分享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华华YHBH0207 2019-10-25

作者:肖春宏    

整理:王淑梅

三【生理功能知识】

1,心火下降入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入心,使心火不旺。

2,心中之阴是肾水之根。肾中之阳是心火之根。

3,心中之阴是心火下降的动力,肾中之阳是肾水上升的动力。

4,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脾胃居于中央,脾升胃降。

5,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6,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故肝肾不郁;胃降则心肺随之亦降,故心肺不滞。

7,脾胃叫枢轴,肝心肺肾叫四维。枢轴之升降决定四维之升降,起主导作用。

8,水本身属性趋下,但是肾水在肝脾升发功能作用下,肾水上升;

火本身属性炎上,但是心火在肺胃敛降功能作用下,心火下降。

9,左路升为肝所主,因为肝藏血,所以左路肝脾主血升。

右路降为肺所主,因为肺藏气,所以右路肺胃主气降。

四,【常见病变规律】四维之病,都是因为中气(脾胃)衰。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中气衰则升降窒,窒是阻塞不通的意思。

脾胃升降窒则四维病变。四维常见何病呢?

肾水下寒则精病,心火上炎则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滞则气病。

要分清楚人体病变主次的层次,四维之病是次要问题,不要放大了看,放大了看四维之病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脾胃升降窒是主要问题,是泰山!血虚证,都觉得会治,实则不然,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治?

火神派卢崇汉主要成就是治再生障碍性贫血。黄元御治血虚证之观念与方法,道高一尺!“

有扇不如自来风”,以“自来风”观念治血虚证。

咱们再来看看历代名家治血虚之论述。

李东垣说:血不自生,须得阳气之药,血自旺。

唐容川说:补血不得生化之源,虽用归、地,千石无益。

张璐说:精为血之主。

《内经》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各位名家之言,均是真知灼见!可是学完了,对血虚依然不能综观全局,而学完黄元御则一览众山小。

昨天有人让我讲“用药法象”,概括性的聊了一点,强烈建议各位学习,否则对经方理解不透。

“苦欲补泻”,“用药法象”,均是指导用药的著名中医理论!

当你看对某个经方进行方解时,觉得牵强,很别扭,你是对的,解释者所用的理论驴唇不对马嘴。

改变治病观念,以“有扇不如自来风”观念去治,会走出一条新路子,好多难治之病,举重若轻!这是祛邪,但是得扶正,正是本。

用“加减”二字。不是说用了当归建中汤就万事大吉了。

血液病表现出来的不是血虚之象,是邪毒,假象。

祝味菊用附子治肺结核,依据“阳极生阴”之理,但是呢,可不是用附子了即生阴而把阴虚的结核病治好了。

并不是这么简单之事。

阳极生阴中的“阳”是指谁?

看阴阳鱼之图则知是指心阳。心阳才是阳极。

用附子补肾阳,目的温脾暖肝,使肝木升化为心阳,如此这般调试,则阴生了,肺结核就好了。

哈哈哈……高血压不好治,低血压也如此,明上述之理了,就好治。

用生脉饮治低血压只取一时之效。

我用黄芽汤健脾升肝,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它病自动倒了。味甘、苦,性温。补脾,燥湿。

色白入肺,可生津固表。色黄入脾,可补气安中。脾苦湿,食苦以燥之,甘温以补之。

在气补气,在血补血,盖血为气母之故也。湿胜则气化不利,湿去则津液自生。气津两盈,故大便可下。

旁开水道,故泄泻可止。

甘温可除热,脾健可消食,固表可止汗,安中可系胎。

生用偏于利水通便,炒用偏于健脾和胃。久服可轻身延年而不饥,唯血燥无湿者忌之。

祝味菊干活细致到位。阳不怕多,怕不秘,所以他用附子补肾阳,又用熟地把肾水加满,使阳藏起来,永远秘。

再用紫河车益肾精储存粮食备用。

把肾按排好了,再用桂枝疏肝助肝升,山药助脾升。

左路大军布好阵了,一旦心火足了不降怎么办?

再用白芍,杏仁敛降右路,还点临时问题,用其余药处理一下。之后等着听捷报。

心阳是处于阳极状态,阳极生阴。现在阳不极了,则不生阴。

咱们把它弄阳极中焦所用之方一大堆,咱们换个方式总结一下。

上下水火相交,水火最平衡之处中焦,是吧。

当火偏多了,出现燥热,白虎汤和承气汤证。

当水偏多了,出现水,饮,痰。就是苓桂术甘汤,理中汤和四逆汤证。

水与火夹杂,就是半夏泻心汤证。

四维(肝心肺肾)中,任何处水火之性都是偏的,不是偏热就是偏寒。

唯独中气水火之性是平的。

中焦水火夹杂,有时藏肝贼——郁火。

就是温病的“加减乌梅汤”证“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此理不容置疑,没有怀疑的余地。

关健在于我们把它理解好,用好。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在生理上存在此理,二是在病理上存在此理,也就是传变。

我们用利生理治病,用病理分析病因。在生理上,心是处于阳极状态,阳极生阴,开始所生之阴就是肺,祝味菊正是利用此生理规律治肺结核。

而热厥逆冷,这是在病理上阳极生阴,我用阳极生阴分析逆冷病因是热。

我们掌握了医理,进疾病之山,即知证之狼在什么范围,会快速找到,举枪狼倒。

依我个人学与用中医之体会,掌握中医生理,比掌握中医病理更重要,不知常,岂能达变。

推荐的《春秋繁露》中的“五行义”一定要抽时间看。过一段时间我聊“望而知之”,抛砖引玉,咱们全成神!

【围观帝者师高论】正气足就用麻黄汤,正气不足就用桂枝汤,正气衰弱就用桂枝加黄芪汤,正气非常弱用就桂枝加附子汤。

【评论】犯表之邪都那个邪,没什么太多差别,而正气差别就大了,以正气辨方证,精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治疗血热血溢之证,著名中医学家唐容川说“不清其热则血不宁,不滋其阴则火不息,不去其瘀则新血不得复生”

【发热】李东垣的甘温除大热法,是治阴火,阴火之本质是什么?

此火不同于可用寒凉直折的实火,也不同于用滋阴法治疗的阴虚发热的虚火,更不同于阴盛格阳的假火。

阴火是由于脾阳下陷所致的发热,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脾者,营之本。胃者,卫之源”,当脾阳下陷时,导致营亏而卫盛,卫阳独灼就发热啦!

把营与卫这对失衡的阴阳调平就完活了,中医就是调阴与阳平衡,你要找到哪对阴阳失衡,有的放矢,问题即解决。

由此看来,李大医师认为当归补血汤发热急,有道理,尤其是出汗多伤津伤营。

王阳明说:“致良知”,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达到良知,那什么是良知呢?

知道也分好与坏,好的“知道”就是良知。

佳明老师使各位对中医“致良知”在重大事面前或者关健时刻需要做出正确选择,这人们都知道,但是平时却忽视了正确选择,做事随心所欲,没有用理智进行正确选择,日积月累最后量变达到质变失败了。

失败了找不到原因,归结为自己命运不好,其实成功和失败都是平时日积月累形成的,量变达到质变。

你不信吗?那请看以下平时常见的实例:

1,吃完晚饭没事了,是看书学习专业,还是玩游戏?

2,平时是跟高雅的人谈论学问,还是跟庸俗的人谈论乱七八糟的事?

3,节假日是想着干正事,还是想着吃喝玩乐去?

4,是千方百计跟专业精英学习经验,还是千方百计跟臭味相同的人去鬼混?

5,是想方设法提高不足之处,还是想方设法掩盖不足之处?

6,是找解决难题的办法,还是找逃避难题的理有痰,是用了化痰药就完事了吗?不是的,治痰要先治气。

痰是人体内的一种病理性产物,也是一种致病物质。

《类证治裁》说“痰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痰变幻百端,引起诸多疑难杂症,故有“怪病皆由痰作崇”之说。

《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治气就是治气逆、治气虚、治气滞,把不正常的气调正常,这要通过调理五脏达到目的。

1)治气逆主要是治胃气逆,因为胃是降气枢纽。若胃气上逆,所有气皆随之上逆,往往痰随气上而为病。

2)治气虚主要是治脾气虚,因为脾是生痰之源。

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运化水能力变弱,水湿停留,聚而成痰。

3)治气滞主要是治肝郁气滞,因为肝是调畅全身气机之枢纽。肝郁则气滞,气滞则津液停,聚而成痰。

五行生克理论,非常厉害!但不是象平时这么用的。

在用五行生克之前,先确定哪几个“行”不正常以及是否错位,再用五行生克判断乘侮,之后用《难经》五邪理论判断病情难易,决定方药轻重!

岳美中先生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如果能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

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沈仲圭先生说:“根据我的经验,年青时要读熟几本书做底子。

因年轻记忆力强,一经背诵,便不易忘记,可以终身受益,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陈鼎三先生认为:“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

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香附女科日记,每天传播女科科普、中医及养生保健知识,每周一到周六晚上7点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