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努力这么好,还是觉得不值得?

 茉莉7eo6t3y9 2019-10-25
大部分时候,我对自己感觉都挺好,吸引到美好的经历也是轻而易举,但有些时候,还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

而这种不值得感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上限问题”——就好像内在有一个温度计一样,一旦美好的感受达到一定阈值,就会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拉下来。

比如,生产力爆棚、粉丝大涨、事业风生水起几天之后,就会觉得我必须“休息一下”——并不是那种真正的累了需要休息,而是“哇,这也太好了吧,得缓一缓吧”。

比如,遇到一个特别喜欢的地方,比如巴厘岛,会需要“先放一放”,离开一阵,而不是全然浸入其中享受和接收。

比如,想去见某个人,想去做某件事,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阻抗。就好像是“你想要的我偏不给你”,“明明想要靠近,太近了却要推开”。

这种“推一下拉一下”、“走一走停一停”、“饥一顿饱一顿”的模式,有什么好处呢?一切都不会长得太大。不论是事业成功、财富积累、人际关系还是性愉悦。

就像初中时期,任何大家玩得很开心、流行开来的活动,都会被学校禁止,不管是卡片还是滑板。这种打压,无关活动本身的性质是否健康,仅仅是因为它带来太多快乐了、太有规模了。
我们渐渐内化了这种打压。很多时候,其实外界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威胁,可这个模式还是在,就像小时候被拴住的小象,长大之后明明可以轻易挣脱,却被内在的木桩绑住。
太快乐不行,太绽放不行,太有影响力不行,那些都是不安全的。还是收缩着,享受一点点适可而止的幸福吧。

是真的不安全吗?还是说,所谓的不安全,其实只是不值得的借口?

有什么其他可能性?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是自带值得感的。婴儿不会觉得自己需要做什么好事才值得父母的照顾,种子不会觉得自己需要努力挣得阳光和雨露。

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评判、要求、控制、打压,甚至抛弃、虐待、孤立,让我们开始觉得“不值得”。

你觉得“不值得”的理由,完全是正当的,你完全值得觉得“不值得”,这是你当时能做出的最好选择,而现在,你是否想做出一个全新的选择?

我们也许相信了“我需要做这个做那个,就是不能做自己,我本身就是不够好的,我的需要是过分的,我的感受是给别人添麻烦的,所以我要很努力地改变,要很用力地做事,来挣得‘积分’,才能觉得值得。”

当爱是有条件的,当美好是有价码的,我们很难形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内在值得感,即便此刻拥有,也会一直害怕失去。

我们也渐渐接受了“匮乏模型”和“零和游戏”的洗脑,相信了这个世界的美好是有限的,需要去争的,自己的得到是别人的失去,别人的得到是自己的失去。

在这种信念下,我们的一切得到,常常与愧疚感相伴,尤其是对那些共情能力强的人来说。

小时候,我自己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保姆打桌子说桌子坏,我含着眼泪连忙保护桌子:“不要打桌子啊!桌子也会痛!”

我们有镜像神经元,本能地会在看着别人痛苦时自己也感到痛苦。那些一听你倾诉,就忙不迭讲道理给建议的人,其实是在用道理和建议,来避免自己感觉到痛苦和无力。

如果我相信零和游戏,那么,我赚钱就意味着别人金钱的减少,我成功意味着别人的失败,我美丽耀眼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相形见绌,那我要如何允许自己全然绽放而不感到愧疚呢?

所以,就不要太绽放吧,差不多就行。可是,这种自我打压,会贡献于任何其他人的绽放吗?那些确实发生的贡献,难道不都是因为我允许自己的光芒激发了他人的光芒吗?

共情能力,可以向下走,“把自己变惨一点,可能更惨的人就不会觉得他们那么惨”,也可以向上走,玩共赢游戏。


我很喜欢分享自己的成功模式,不管是怎么提升性福、怎么创造美妙的关系、怎么开始跟世界分享自己的天赋……从来没有人因为学到了我的经验,而带给我任何损失。我给很多同行朋友介绍去了很多顾客,而我自己的顾客并没有减少。

我在课程里非常看重“邀请每个人展现光芒”,有学员说,我的课很特别,不是老师在一种“我最厉害”的模式中讲讲讲,而是邀请每个人参与,每个人都给出了很多贡献与启迪。

我的很多学员,现实生活中都发生了非常可见的变化——有人终于离开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人终于开始行走世界,有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平台、自己组织活动、自己开始做老师……

我看见,我对于自己光芒的慷慨分享,激发催化了很多人内在光芒的绽放和分享。我在我的道路上的每一步前行,都这条路对其他人来说更加好走。

很多时候,跟关系有关的破坏性模式,就是要在关系中重新编程。

当我实际看到,我的绽放一直在贡献于他人的绽放,我在玩共赢游戏时,那种零和游戏中的“赢家愧疚感”就越来越淡了。

而这,是否还是有条件的值得感呢?我感觉自己值得绽放,是因为我用“催化别人绽放”挣来了“值得积分”呀?

如果我没有什么功劳,仍然可以感觉自己值得吗?


也许是可以的。

不久前,我参加一个工作坊,其间感觉不是很敞开,不太想跟他人连结,不怎么跟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课上也几乎没有发言,没有贡献我的智慧与启迪,没有展现我的光芒。

而在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要找到伙伴,告诉对方我们最欣赏ta什么。

一个几乎没说过话的姑娘对我说“我一直想和你连结,但之前没有机会。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很深刻的美,很多的温柔,很饱满的爱”。

我实在是太惊喜了!其实我也一直想跟她连结。美、温柔和爱,确实是我的存在本质。

她是怎么看见的啊?我处在那么封闭的状态,根本没有去展现啊。

可她还是看见了。原来,只要我存在,即使什么也不做,即使什么也不特意贡献,我的美好还是可以被看见。
想起三年前,我在另一个工作坊上,也是处于挺封闭的状态。可那个工作坊结束之后,在我感觉脆弱需要爱时,有很多伙伴给了我慷慨的爱和支持。

我当时的感觉是,他们给我爱,就是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我需要爱,他们愿意给,就给了。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特别的优点,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特别的好事,就是因为,他们愿意,就像太阳愿意照在我身上一样。

而在旅途中从陌生人那里接收到的无数善意,也不是因为我挣得了任何积分。我给陌生人的无数善意,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值不值得。

原来,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值得,只要对方愿意就够了。

“我愿意”是最珍贵的一句话。


值得感,或者对于美好的容纳能力,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比如,从小事开始,对不想要的说不,对想要的说是。不再基于匮乏模型,总是把最好的那粒果子留到最后。

在观察到自己找各种借口以逃避美好时,穿透借口的虚假而看见阻抗本身,常常就能带来转变。对阻抗微笑,然后仍然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选项。


练习对别人表达需要和提出请求,也接受“无理由拒绝”,知道任何拒绝都是关于对方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自己不值得。

“不给别人添麻烦”本来是好事,但做得过分时,尤其是基于“我不值得让别人麻烦”时,其实会丧失很多连结的机会——正是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对彼此的需要,创造了强连结。

如果你一切都自己努力搞定,别人从来没有机会给你任何贡献,他们也许会想,我对ta有什么价值呢?我有让ta的生命变得更美好吗?
在美好感受到来时,在当下纯粹地去感受它,呼吸,在身体里感受,在心里感受,而不是去思考和分析它,或者想着未来要怎么再一次获得。

美好容纳力就像肌肉,越练越有力。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值得感的故事,或者提升值得感/美好容纳力的心得体会或实用练习,想跟大家分享,欢迎在下方留言。

相关链接
“好到不像是真的”,这个魔咒怎么破?
从灵魂深处散发出的自信,是如何炼成的?
10.26“拥抱丰盛”集体灵气疗愈(随喜)
【荐】大地,丰盛,爱——巴厘岛女性蜕变之旅(11.5-11.11)

Crystal的奇迹山谷
觉知的性与爱
真我绽放与天命践行
做生命的100%创造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