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君 · 音乐 | 我们很好 十点电影原创 最好的片子总是忽如其来。 提前三天忽然定档,官宣57小时,预售票房已经过亿。 不能怪观众太着急,这部片子确实来得磕磕绊绊。 年初入围柏林,六月底原定上映,它两次和大众擦肩而过。 10月25日上映,是第三次相遇。好在豆瓣8.7,还是原本的味道。 不同于传统青春片,《少年的你》从一开始,就自带了生硬刚猛的气息。 看海报,大雨瓢泼而下,少男少女背靠背。 明明是青春片,这场没有半点浪漫的雨,却像现实的暴击一样,打在主角的脸上。 男女主的寸头造型,让他们更像是悬疑犯罪片的主角。 似乎暗示了什么。 果不其然,影片开场不久,女主角陈念(周冬雨 饰)就迅速被卷入一场自杀案中。 陈念在复读学校念书,是班级里沉默寡言的好学生。 她本与自杀的女孩胡小蝶算不上朋友,直到胡小蝶跳楼的前几秒,陈念还在安安静静地做听力。 但当她给女孩冰冷的躯体披上一件外套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警察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女生小团体追问她:你和警察说了什么? 许多人在少年时代经历的那些恶意,往往都没有什么理由。 可能只是芝麻丁点大的小事,也很快就会被散播开,成为“人人都讨厌你”的现实。 陈念很快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凳子被倒上红色液体,排球课上被迎面而来的球砸脸,走在路上,也能被一把从楼梯上推下去。 在此时,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了一个同样被人殴打在地的流氓小北(易烊千玺 饰)。 这男孩看起来也是弱者,被人按在地上,殴打得面目全非。 所以,当小北轻佻地介绍自己,表示他可以保护陈念的时候,陈念显然是不相信的。 像每一个曾经被“欺负”的人一样,陈念曾向许多人抛去求救的讯号,而小北,本不是第一选项。 第一次被恶作剧的时候,老师发现后责问全班同学:距离高考还有几天了?还有心思搞这种恶作剧? 班主任好言劝慰她一番,于是不了了之。 不了解情况的护士好心嘱咐她,自己小心。而了解一切的男同学李想也安慰她,忍一忍,等过了高考就好了。 本应该在这个时候保护孩子的爸爸妈妈,并未出现。 陈念是留守儿童,母亲为了准备她的大学学费,不顾一切找赚钱的门路。 做微商,搞传销,骗走别人的血汗钱,贩卖三无面膜……催债的人只要看到窗帘拉起来,就认定家中有人,上门讨债。 这种缺席,让陈念迷茫,绝望,无处可寻找帮助,也无人可诉说孤独。 此时,唯一有希望的,似乎是法律。确实,小团体暂时得到了惩罚。 但此刻,现实又向少女展示了复杂而残酷的一面。 校园欺凌之难,难在不易取证。刚硬的法律摆在那里,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就无法得到公平的结果。 一旦无法走上法庭,就要面临复杂的现实平衡。 在大人的眼里,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是孩子,都要高考。 高考对人生多么重要,而孩子们之间“被欺负”的事,又显得多么渺小。 多少痛苦,因此销声匿迹。 在漫长的生活里,对于高三的学生,哪怕是天大的事,最可信的还是忍着,是等到高考之后。 但高考总显得那么遥远,仿佛看不到头了。 这个时候,原本不被陈念信任的小北,却成了她唯一可靠的帮助。 小北跟在陈念身后,在她上学放学的路上保护她,让陈念从不怀好意的欺凌中短暂地脱身。 这个被母亲抛弃的未成年是个混混,不靠谱,不上学,不走正路,靠贩卖手机和给别人看场子谋生。 但在无处可走的陈念这里,他却成了最终的救命稻草。 连曾经霸凌过陈念的女孩,在沦为被霸凌的对象时,也茫然地问她:谁在保护你?他能不能也保护我? 到此,陈念和小北之间,结成了一个注定不被认同的小小同盟。 这让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从小北背后感受到的体温,也显得格外的暖。 小北本就对这个成绩好的女孩十分感兴趣。对于他而言,陈念远在他的世界之外。 好学生陈念能够读书,上好大学,最重要的是,能够走出这一片被阴沉记忆覆盖的地方。 而小北于陈念来说,同样是世界外的人。当小北带着伤回家,刻意拉起帘子时,陈念好奇地窥探到,小北脱下衣服后露出的层层淤青。 她成为这个男孩生命里,唯一一个问他痛不痛的人。 影片里用了近乎70%的特写,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带着茫然的表情,向四周尽全力张望。 但他们最后,只看到了悲伤又破碎的彼此。 这一段小小恋情,其实正是《少年的你》最悲伤,也最真实的地方。 校园欺凌,本不该由未成年人来自己解决。 少年的力量太小,远远不及及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发力。 这也注定了影片的背景,是严肃而低沉的。 在这样的气氛中,虽然饰演小北的易烊千玺献出了自己的荧幕初吻,也几乎感受不到浪漫的味道。 他最开始看到剧本感慨,小北是个如此复杂的男孩。
复杂是他的心情。这个吻也被他定义为“温柔又冷酷”。 这几年青春题材的泛滥,已经让许多人习惯了在青春背景下的犯罪故事、爱情故事,甚至是喜剧。 但《少年的你》的宝贵,在于它不愿意打擦边球,直接地刺向了校园欺凌,也刺穿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后果。 《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在面对媒体时说:
而影片里每一次的暴力时刻,也让观众为之揪心。 少年时代的痛,在他人眼中或许不值一提,但却令长大后的我们,最记忆犹新。 或许因为年少,所以发出的呼救声太小,时间不对,所以无人听到。 这正是校园欺凌的危险之处:它隐蔽,不易被发现,也容易被忽视。 无人是胜利者,所有人都经受着内疚和痛苦的折磨。 伤可以好,淤青可以消失。 但痛,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