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两期,我问了关于医生的问题: 1:你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学医么? 2: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一个月挣多少钱合理? 下面分享一些引起我思考的留言。 “愿意”派: 悠yan_燕 我愿意,真的!我与先生都是学医的,在岗位工作三十五年啦……医学的发展一直是时代进程的标志,体现科技发展和人文进步的充分表达!“救死扶伤”起来简单的四个字,确要热爱职业的一生情怀!孩子耳濡目染,我们身边的同行大多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毋从医的成就感!因为医学一直在发展进步,所以医生的一生是终老学习的一生!现在都说交朋友一定要交一个医生做朋友,人的一生大多是医院临世最终从医院告别人世,微信朋友圈流传“哭着来,要笑着走”……这么神圣的职业多么崇高的工作,方便自已拯救他人,多好,所以我愿意!至于医患关系暂时的不和谐状态会随社会进会的杠杆调节和人们考量认知的提高会越来越好的!我有信心!你们说呢? 牟丹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能力去学医并学以致用。一是医生这个职业和其它职业有本质区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统一,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二是从职业发展看,一旦学成不易失业,因为从古至今人总是会生病的,社会需求极大;三是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多元化,医疗需求多元化,各种模式应运而生,整个医疗环境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学医会很辛苦,还要看她是不是能静心致学且感兴趣。 Jh 何止愿意,现在强烈推荐学医。这是一份古今中外都存在的,具有很高专业要求的职业,无论在和平、战乱时期,都是安身立命的好选择。众人看重短期利益不愿入行,正好给你减轻竞争压力,医学院入取分数线低于财经类分数线就是这种荒唐观点的表现。 231 孩子四岁,已经考虑将来让孩子从医。有意识的多和身边学医的朋友交流往来,希望帮孩子选一个好的专科。只所以学医,是认为一方面我们医学常识欠缺,或许有个值得信任的人在身边能够缓解焦虑;另一方面,医学需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的人生才有更高的价值。 Mass 小孩现在还小,我看好职业医生。不谈情怀,谈现实层面。待遇:不同地区,医院,科室,职称,待遇也是分层的。医生的求学时间太长,当同龄人安家置业时,你可能还是个底层医师。任何职业都会有成长期,修成正果的医师的待遇还是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从业环境问题:由于医疗关乎民生的职业敏感以及行业隔阂,医患关矛经常博人眼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潜规则,不公在很多行业都会存在,实质还是社会矛盾的放大。无论社会大环境还是将来社会现实需求来看,未来职业医生还是受尊重和理解的。 “不愿意”派: bybobear “学医”和“做医生”是两件事,我愿意让孩子学医,但不愿意让孩子当一名医生。评价一份职业,比如医生,是要从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两方面来衡量的;而评价一个行业,则更为简单,只从经济价值考虑即可。原因是越宏观的事物,对个体的直接影响越小,行业比职业宏观的多,医疗行业比医生职业更容易评价,只需要考虑经济学指标,不用考虑人因指标了。学医,进而投身医疗行业,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看到制药、医疗器械、基因工程、认识科学都是前景广阔,商业价值和回报也很大的细分领域,可以有一番作为。而评价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单位时间收入和自由支配时间是其最简单的经济指标,都不高;另外,就精神指标(社会学指标)来看,医生的职业满足感在国内较低,楼上有几位谈到“受尊重的感觉”,我恰恰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个好的职业能帮助你不断提升需求层次(马斯洛),人本身的价值评价应该来自于“自我实现和认同”,而要努力摆脱外部世界的价值评判,显然楼上发言的医生朋友已经用自身证明了“他们还能坚持从事这个职业是因为别人尊重他们和社会肯定他们”,这么依赖外部环境的价值评判的职业,一旦遭逢社会风气和舆论的波动,从业者会“很受伤”。类似的职业还有“教师”、“律师”…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我的个人态度是“支持并愿意让孩子学医,进入广阔的医疗行业,但不愿意让孩子选择做医生”。 木燃 我父母都是学医出身,父亲一直做医生,母亲因身体原因后来改行,整个大家族有七八位医生。我家三代人的观点都不一样,祖辈是要求子女学医,父辈是不让子女学医,我的观点是,争取让孩子学医。在国内做医生很辛苦,医患关系不好,工作强度大,如果孩子做医学研究,不做一线医生也很好,学医真的很有意义。 Alina 不了解国外的情况,仅就国内而言,我和老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医,主要原因如下: 1.工作强度大,对生理和心理影响都比较大。 2.体系制度上不必要的非份内的要求与任务,特别一些隐性要求,医生要进行'分外工作'的不少. 体制缺陷还有医疗资源分配,系统效率低,无法给必要科研投入支持,行政管理问题等诸方面。 3.社会认同感.虽然貌似社会认同感较高,但不少是基于后期有求于医生的出发点,国人找人办事而不按规则预约挂号等陋习仍然广泛存在,本质上很多医生获得的别人的'赞誉'多带有期待潜在利益。 4.医患关系.国内医患矛盾众多,即使没有发展到矛盾,大部分患者对医生都有质疑,抱怨等,凭借网络查询信息等会怀疑医生的诊断,另外医生也存在不向病人解释病名,缘故等,只是开药的情况. 以上只是医疗系统外的人所见所听所感,真正的困难想必更多.作为一个只想让子女心灵上轻松一点生活的妈妈,我不赞同也不支持孩子学医。 附:听一位研二医学生说,她的教授,指导老师中要求孩子弃的也不在少数。 子非鱼 不愿意,我父母都是医生,尽管我们一家受人尊敬,可小时候因为他们做手术,陪病人转院。我是经常在别人家吃住。也没时间辅导我学习,节日还上班。 HY 我自己北医毕业。在美国做风湿免疫科医生。亲历做住院医师和专科医生培训的辛苦。读PhD时和美国医学生一起上课,给他们做TA。所以我了解整个过程的艰辛。如果孩子真心喜欢,我愿意他们学医。因为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且作为一个医生,有时候的确觉得rewarding。但是如果不是他们有兴趣,我不会主动推他们学医。因为如果不是真喜欢,不是性价比很高的职业。这是个stressful job。 菠萝看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医生职业不易,请给予多一些理解。 “参考房价”派: Captain Amen 至少和北京房价持平吧 背景:金司长举例说,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一年的本科住院医师月收入可以达到4300元以上(当地房价3000元/平方米),在广西百色市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其在培住院医师月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这些基地为年轻医师提供了较好的生活保障,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繁忙紧张的培训学习之中。 xp 合理这件事,得基于当地的房价物价消费水准,在中国更重要的是社会认可和接受度,中级职称以上或主治医师,完全靠医疗工作生活下去,至少要匹配房价1.2倍的月收入才有可能,然而目前的现状只是逼迫多数人做了啃老族,还有每年累死的却还住在租房里的,合理?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可笑的背后是悲哀。 ZGY 医生月收入=医院所在地周边1公里1平方米房价+月接待病人数*10+月手术小时数*100 “不多不少”派: 衣娜 工资并不是对一个专业医生最好的衡量标准。良好的医患环境,专业自由的医技上升技术通道,高效的就诊服务质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医疗体制保险等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陈新宇 挣多少只要是合理合法都可以接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命是无价的,但也要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况且医生的使命应该是治病救人,单纯用收入衡量有点不合理,小处方治大病的医生肯定不如大处方过度医疗的医生收入高。 夏天吃西瓜 买房不作为参考因素但是相对参考因素,进入北三甲的,学术带头人,新进医生,普通医生等,应该属于不用待遇,我们一方面在北三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北三甲的品牌提升自己的水平。有些人看重能力的提升,有些人看中赚了多少钱。因此,医院作为公益性单位,我们对于医生应该保持在中上水平,北京因为经济,政治等中心不能以一般计算,考虑到医生工作量和生活成本,所以普通医生维持在30W,而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则按照具体予以加权。 木 医生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明星的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而且现在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出名当明星,但却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给人治病。医生最好是有崇高理想和自发的纯粹的职业热情的人,且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与培训,获得成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行。如果医生的收入太低,会让他们为生计而分心,容易丧失职业热情。再者,医生的医术是需要不断地经验积累和学习的,如果一开始就有太高的待遇和各种保障,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单为了这份可观的收入去学医,而不是因为救死扶伤的理想和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那么这样的医生除了谋生,他的医术又能有多大的进步空间和可能呢?!所以医生的收入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要能保障基本的生存需要又能刺激职业积极性,与医术挂钩而不是开药!! “无私奉献”派: 實·則·偽 个人觉得既然立志做一名医生,就注定要有点奉献精神。不然,要么去私立医院,要么自己开诊所。因为医院不像公司可以找人投资入股,可以拉广告赞助,可以提高商品售价,所以才有事业单位这么一说,所以才给医院配备一定的事业编制(当然很多医生没有编制,但这也可以间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医生引进)。公立性质的医院注定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人民都看不起病了,那么你懂的。同理适用于北京名牌大学的老师一个月挣多少钱合理。 沈露萍SLp 医生要想着挣钱??现在人良心真是坏透了,医生不应该无私奉献治病救人的嚒! 医生自己说: 猛 如果按目前 薪水:回扣:红包=2:2:0.5的话,主治以下的编制内医生税前在15000-20000差不多合理,毕竟回扣和红包不扣税,如果真的可以杜绝回扣与红包现象,那普通医生30000+合理, 别问我为什么,我是医生。 有位读者的问题很犀利
你愿意花多少钱看病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