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作为我国黑瓷技艺的巅峰之作,著有“天下第一盏”之美名。它曾是宋徽宗钦点的皇室御用品,在宋代享有无上地位。经历了800年的断烧之殇,庆幸建盏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线之中。在如今从事建盏烧制的匠人当中,按照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分出了许多流派。有一派,便是主张“复古”的“柴烧派”…… ▲建阳龙窑遗址 建窑,窑址位于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以本地特有的高铁粘土和天然矿釉为原料,烧制风格独特的黑釉瓷器而著称,建盏为该窑口的代表产品,得宋徽宗赞誉,冠绝黑瓷。在斗茶文化风靡全国上下之际,建州(今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建窑无数。 ▲宋式点茶 宋明饮茶方式的大变革,使得宋代建盏工艺就此断代80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专家学者来到建阳寻幽探密,探究尘封的窑址。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几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宋代的建盏,是在龙窑中烧制而成的。 ▲建阳当地宋代建盏龙窑遗址 故而,龙窑柴烧是对宋代建盏真正意义上的传承。目前,建阳当地从事建盏生产的厂家有千家之众,但真正沿用龙窑柴烧工艺的屈指可数。 龙窑,一般依山而建,是半地穴式的建筑,分为窑头、窑身、窑尾和烟囱,两侧分别设有投柴口和进出口。外观看上去很像一条斜状的卧龙 , 故名“龙窑”。在现今的建阳水吉遗址处还可以看到长长短短数十座龙窑,其中最长的龙窑长达135.6米,一次可以容纳建盏数万只,可见宋时烧制规模之大。 ▲建阳当地宋代建盏龙窑遗址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为主要燃料。烧制瓷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柴烧作品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构成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 ▲龙窑内的匣钵 7、投柴:3至5个日夜烧制,全程根据烟的走向跟窑内的温度和火焰的色彩变化等因素来控制投柴频率和数量。投柴的速度和方式、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 测火标 柴烧,是对烧制匠人的经验和专业性的极大考验,并非寻常的烧盏者可以把握。 一、时节选择 龙窑柴烧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烧制的。在宋代,建窑上半年是不开窑、不点火的。前半年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坯体然后放置阴干。 现代烧龙窑也是一样,一般会在雨季过后,避开潮湿季节,等到地面湿气去尽才开窑点火烧盏。一直到农历年前12月份结束窑烧。即使在这期间,也需要避开雨天,以免潮气影响致整窑报废。 二、原料取材 烧制建盏主要以松木为主。原因有二: 1、松木富含油脂,能与窑炉内存在的细微水汽有机结合,对胚胎有滋润的作用,使得作品含蓄、温润; ▲ 富含油脂的松木 随着当今技术的发展,烧制建盏的方法也多了起来,却依然有匠人一直选择柴烧。准备期长达三、五个月,辛劳五至七天之久,投入五、六位数的花费,最后所得精品不足百只。如此折腾,为何?
▲ 危敏捷作品-柴烧珍品-花月夜 ▲ 放大镜下柴烧建盏的自然纹理 ▲ 危敏捷作品-柴烧孤品-星汉盏 ▲ 危敏捷作品-柴烧孤品-星汉盏 ▲ 市级柴烧示范基地-九龙窑 适逢“九龙窑·己亥年第八窑”新鲜出炉! 取材天然,手工拉坯,古法柴烧 每月只烧1窑,每窑只取上上精品50只 立即添加下方专业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