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校园小农夫” ——吴绫实验小学举办首届校园“丰收节”活动 校园后的空地,不再杂草丛生,而是改造成为了“生生园”。它不单是师生们的“开心农场”,还是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在这占地近35亩的校园田地里,孩子们变换角色,成了“校园农夫”。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小小“校园农夫”农事忙 10月14日下午,吴绫实验小学举办了首届校园“丰收节”活动。各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品丰收、秀丰收、赛丰收、舞丰收、享丰收和颂丰收活动。 现场,同学们首先欣赏了各班级的精彩展示。“谷子好”舞蹈跳出了丰收的喜庆;丰收作品秀展出了学生们的巧手慧心;丰收服装秀秀出了学生们的创意智慧;农耕诗词吟诵带领学生走进丰收的田野;农耕诗词剧《插秧歌》演出了农忙时节的乡村生活。 展示活动后,学生们进入生生园,到各区域体验不同的丰收集市活动。在丰收交易区,同学们用杆秤、弹簧秤、电子台秤、天平秤对农作物进行称量统计,并用奖励贴纸兑换南瓜、冬瓜和红薯等农作物,感受丰收的喜悦。 “你看这红薯长得多好,吃起来肯定很香很甜!”六(1)班的钱紫怡是“农夫”之一,他说自己一直都很喜欢植物,生生园以前长着杂草,后来,学校把这里变成了田地,同学们高兴坏了。现在,他一有时间就来这里照管蔬菜和农作物,给他们浇浇水,松松土,施施肥……还留心填写它们的成长记录和种植心得。 “生态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 “在生生园里,同学们有空就可以过来给自己的蔬菜和农作物浇浇水,真实地感受自然的魅力。” 吴绫实验小学校长杨玲丽告诉记者。 据了解,生生园是吴江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也是一个“生态课堂”。除了一块水田种养水稻外,还留出了一部分土地用于种植红薯、芋艿、蔬菜等农作物。平时,学校还会组织同学们来到生生园内识别各种植物,让同学们动手劳作,进行视野开拓、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活动。 “丰收节是学校'四季耕读节’活动之一,通过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味,还落实培养了'会生存、会学习、会生活’的勤智儿童的教育理念。”杨玲丽介绍,活动不仅让孩子能接触大自然,还能体会农耕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农村学校因地制宜的素质教育,在体验、收获、分享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淳朴情感。 图为活动现场。(沈佳丽) 2019-10-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