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成了市场先生的奴隶?这两天有朋友问,怎么才能做到不关心市场,心态不跟随市场的涨跌波动? 这是个问题,也不算个问题。因为做到不关心市场,对有的人来说很难,对有的人来说就容易的多。这就像巴菲特说是都能接受价值投资一样:人们要么会瞬间接受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东西这一理念,要么一辈子也不会懂。 但是这又不太一样。投资股票就是投资股票背后的公司道理相对是容易懂得,但是做到面对涨涨跌跌的市场波动,而不心动,总是有点不容易,需要时间的磨练,毕竟天生有大境界的人不多。尤其是一天的波动超过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的时候。 虽然人的思维有天生的差异,但是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因素,找出内心不淡定的原因的。 首先声明:追涨杀跌的“炒”股思维,“看线炒股”每天关注股价是正常的,他们来股市或许只是换一种赌法,从麻将桌换到股市。在此不做讨论,如果读者您属于玩的心态,没必要看下去了。言归正传: 1、不是以买公司的思维买股票 很多人都说“知易行难”,但是这句话用在股票投资领域未必适宜。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还是因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思维没有深入骨髓,更加关注“票”的属性,想通过短期的差价赚钱。 我相信,如果一个投资者花了足够的时间去研究一家公司,并确定未来的价值远大于当前的股价的时候,就不会为了短期的一点波动而冒丢掉所持股票的风险。股价的上涨短期内并不是跟股价同步的,但是长期一定会跟随公司的价值。根据统计,股价的上涨大多是短期内实现的,正所谓闪电打下来时,必须在场,这需要内心以价值为锚。有句话叫,要敢于赢,花了那么大的功夫跟踪公司,挣一点怎么能够。 理解了这些,我认为就不会在乎涨跌了。股票投资属于“知难行易”的领域,认知即是金钱。不知道就做不到。 ![]() 2、对所投资公司不理解理解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还不够,如果买入自己不甚理解的公司,也会陷入一跌就慌,以至于每天“看盘”的悲剧当中。一旦股价有个风吹草动,就可能惶惶不可终日。 这就说到能力圈的范畴。买入自己不理解的公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知道自己不理解,但是被公司的某些特质吸引还是买入了;另一种是以为自己理解了公司,但是当公司经营出现了某种问题时,才发现还是理解不够。 第一种情况有点侥幸的心理,这需要投资者自己去反思才能避免买入不了解的公司;第二种还是对公司理解能力不够,经验缺乏,需要多加学习了。 3、没有正确的收益预期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深入骨髓还不够,短期内想获得一定收益,也会影响投资心态。要用闲钱去投资,对生活不会造成影响,有正确的收益预期,这样心态就会好。 如果投入股市的资金随时都有可能有用,那么肯定就不能以长远的目光去买公司。而是更多地去关注一些短期可能业绩爆发的公司。 融资来投资就更不必了,如果有这个投资能力,变富是必然的,慢慢等就好了;如果没这个能力,不融资反而能避免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正确的收益预期对投资心态至关重要。长期来看,收益应该跟公司的盈利相一致,几乎没有公司能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很多年,因此投资股市预期不应该过高。想想投资大师也不过20%左右的年化收益。挣市场的钱是可遇不可求,不可勉强,舍本逐末。价值投资有效的前提是有时候他会失效,因此也不能要求每年都有收益。 ![]() 最后想说的是,比赛时需要关注比赛本身,全力以赴,而非关心记分牌。投资同样道理,投资者要关心公司的本身经营。市场先生的报价是为投资者服务的,而绝非为了奴役投资者。如果你感到“炒股”很累,那可能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市场先生的努力。(转) |
|
来自: makeyoucool > 《投资学习之理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