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巴马见闻

 阿福根 2019-10-26

广西巴马见闻

巴马不仅是国家级贫困县,更为出名的是当地百岁老人之多,因此被誉为长寿之乡。虽然贫困,但当地的旅游资源却相当丰富,尤其是溶洞,仅仅两天时间(2019年1月30—31日),我们就看了3个。以下文字,是本人在巴马旅游时的所见所闻,记述下来,以博诸君一晒。

一、百魔洞——不能望文生义

位于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的百魔洞,因其洞高洞宽都比较罕见,号称“天下第一洞”,是最为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开始我们理解,洞内的钟乳石和石笋,肯定是光怪陆离、怪石嶙峋,似魔鬼般张牙舞爪。但听了导游的介绍,原来巴马有条母亲河叫盘阳河。盘阳河在巴马县境内是四进四出,也就是四次穿越地下暗河,其中从百魔洞下流过,再次从百魔洞下突然喷涌而出时,刹那间形成涌动的水流和浪花,这一景象被当地百姓形容为“摸”,而“百摸”则是形容水流湍急势壮而已。因此,最初的百魔洞,其实叫百摸洞,只是由于“摸”和“魔”近音,而且由于“魔”比“摸”更有震慑力和想象空间。因为一听“百魔洞”这个名字,就会让人只觉得身上一股瘆人的寒意,更能鼓舞好奇的游客一探究竟的激情了。这样“百摸洞”就逐渐被“百魔洞”取代了。

来到百魔洞,才知道当地的磁场系数特别高,而磁场对人体的健康特别有益。的确百魔洞周边已经成为外地人趋之若鹜的长寿圣地,据说当地很少有人得癌症的村落,成了除肿瘤医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地区,许多肿瘤患者朝圣般地聚集于此。在百魔洞外的凉亭里,可以看到有许多老年男女,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癌症患者,反正都聚在一起或是弹奏乐器,或是引昂高歌,或是舒展拳脚。更有甚者,一些看上去有七八十岁的老者或柱着拐杖,或扶着平衡器,艰难地行走在有4000多米远距离的百魔洞内,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洞内一个叫做“磁疗区”内长坐不起,声称可以治疗很多疾患,但愿他们能祛病延年吧!

二、簸箕宴和篝火晚会

游览完百魔洞,乘船游览赐福湖风光后,我们来到了长寿岛,码头上早已有瑶族的阿哥阿妹跳着舞蹈在两旁迎候了。长寿岛上我们先是看了香猪赛跑,随后参观180米长的中华养生文化长廊,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长桌上的簸箕宴和篝火晚会。

下午5点半左右,我们就早早坐在一排排长条桌前,等候着盛宴的到来。看着瑶族姑娘将餐具摆放好后,送来的第一道食物是瑶家人自酿的米酒,随后是浓稠的玉米粥和火麻汤,导游特别嘱咐一定要多喝火麻汤,说当地的百岁老人都长期喝这个火麻汤。问了一下店家,才知道火麻是当地一种常见草本植物,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辐射植物。生活在巴马的居民一谈到火麻,就会脱口而出:“天天吃火麻,活到九十八”。很多专家学者在撰文记录巴马百岁老人的长寿食谱时,也不能缺少火麻。所以当地已经开发出了“火麻豆腐”、“火麻苦菜汤”、“火麻粥”、“火麻油”等食谱,而跟在游客身后叫卖的则是火麻饼。最后上来的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簸箕,只见一个有半米左右直径的竹编簸箕里,下面垫着大大的芭蕉叶片,上面放着紫米寿粽、糍粑、地瓜、花生、南瓜、炒粉丝、黑木耳、青菜、白斩鸡和肥猪肉,还有当地风味的调料。这些由巴马本地食材制作而成的簸箕宴,荤素搭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6个游客对坐而餐吃饱喝足后还剩下不少。宴会的高潮当然是阿哥带着几个阿妹,唱着瑶歌来敬酒了,既表达了瑶家人的盛情,也表达了对游客的祝福。这长桌宴在南方的少数民族景区经常能见到,如贵州的千户苗寨也有长桌宴,但苗寨以“高山流水”的形式来体现,而这里的瑶族则是以簸箕宴的形式,显得特别有瑶族情调。

簸箕宴后,只要转过身来,就可以看到即将开始的篝火晚会了,因为晚会就在园子中间的天井内举办。晚会的第一个节目是当地的一个养生院长表演了一套华佗的五禽戏,随后是瑶族姑娘和小伙子表示的迎宾歌舞和杂技,还有民俗走刀山,当然最受欢迎的互动节目是瑶族婚礼和点火把等风情演出。瑶族婚礼是共有5位瑶族姑娘抛绣球找新郎,但新郎需要出39.99元的聘礼,表示“三三不断,长长久久”。最有意思的是,一位父亲带着自己有10多岁的儿子一起当新郎参加了婚礼。好在现在支付手段特别先进,听说5位“新郎”都是用微信的形式支付的聘礼,引来了现场游客阵阵叫好声。最后好客的主人,邀请了十多位来自各地的游客去点篝火。先是由瑶族姑娘和小伙子引燃了手中的火把,然后一一交给游客,让游客按顺序围着一个大盆一起点燃。然后大家手拉着手跳起了欢快的歌舞。在景区的自然环境里,游客们尽情参与狂欢,渡过了一个激情、浪漫、洒脱、放松又自我欢乐、自我陶醉的温馨之夜,收获了真正的户外休闲之乐,领略了长寿乡民族特色的世外桃源,也算是不虚此行。

三、补粮添寿

“补粮添寿”这个为老人祈祷祝寿的民俗,是在当天晚上的《梦巴马》实景演出中真正感受到的,接受了一次孝道文化的洗礼。

原来当地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纪:凡家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要经常请师公为他(她)察看生辰八字,即以天干和地支为载体,将每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以天干地支各一字组成的四组八个汉字记录下来,作为生、老、病、死随时查看的重要依据。看其是否有“缺粮”(缺粮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的迹象,若有,儿孙们就要在其“粮绝”之前举行一次“补粮”(俗称“送生粮”)活动,以期获得延续寿命的效果。“补粮”要选择吉日举行,请道公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按五行生克的原理来确定“补粮”的日期。

“补粮”之时,孝主在房屋的中堂设置一张祭桌,摆上三碗大米当做香炉,分别插上奉请诸神牌位及受“补粮”老人的奏文,祭桌的四个脚上绑四根去枝留顶的青竹竿,每根竹竿分别挂上谷穗和布匹。

祭桌旁边备有一箩筐大米,孝主所杀的牲头煮熟后全部端上祭桌供奉。道公宣布仪式开始后,孝主面对祭桌下跪,道公一边敲击小锣,一边念诵祷词。在道公念诵祷词过程中,孝主分三次给祖先神位献酒献茶,当第三次献酒献茶结束后,受“补粮”的老人进入卧室坐在床沿上,双手拿一个红布袋。孝主手执黑色布匹,把一头放在祭桌旁装有大米的箩筐内,再把另一头放在老人的怀里。

当道公宣布给老人“补粮”时,到场参加仪式的孝男孝女,排好队按次序一次一人到祭桌旁下跪,双手接过道公从箩筐里盛上的一碗米后,再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钱币,放在米碗里,顺着这块黑布走到老人面前,恭恭敬敬地把米和钱装进老人手拿的红布袋,并说一些祝老人健康长寿的吉利话,然后退出卧室。所有到场的人一一给老人补完粮后,道公切上几块已煮熟了的肉和一碗饭送到老人床前,做上一段法事后,由孝主给老人喂食。然后道公将一条事先准备好的红布带系在老人的腰上,再把绑在祭桌上的四根青竹竿放到老人的床头或蚊帐上,封灯,燃放鞭炮,仪式才算正式结束。

这种仪式,应该说对于老人的精神抚慰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人上了年纪,生理功能衰减,免疫力差,难免头痛脑热,老人认为上天安排给他一生的“粮食”就要吃完了,人生之路快走到尽头了。但经过“补粮”后,老人认为生命已得到延续,就会无忧无虑,愉快度地余生。

类似的孝道文化,在我大中华到处都有。我记得45年前,我奶奶66岁时,我姑妈就精心烹煮了66块红烧肉来给我奶奶祝寿,期望奶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些都是中华孝道文化的一部分,而“补粮添寿”更加具有浓厚的巴马特色。可惜的是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淡了。我与一位当地的司机谈起来,他说那都是穷的时候的风俗,现在生活条件好,虽然说我们贫困县,但其实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小康了,那还有缺粮的时候,真有病到医院,所以这样的仪式都很少搞了,我们也只能在舞台上才能见到了。但我希望孝道的传统不要丢,同时期望我们的父母长辈和我们自己都能健康长寿!

四、水晶宫——离开灯光你还能如此光鲜吗?

第二天,我们去游览了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认为中国最美洞穴的水晶宫。以前游览过的洞穴,钟乳石都在比较深处,黑暗中通过用各种七彩的灯光照射,呈现出来的影像的确是梦幻般的美妙,似乎踏入了人间仙境。但进入水晶宫洞穴深处前,出现了一个天井,而天井周边就是巨大的发育成熟的钟乳石,只有自然光照射的钟乳石,虽然与普通的山石有所区别,但也不至漂亮成美轮美奂,叫人叹为观止吧!所以我想关键因素是七彩灯光的照射,所以我就想水晶宫,离开了灯光你还能有如此魅力吗?

在天井里没有彩灯照射的钟乳石

正如人要衣妆马要好鞍,在影视里耀眼夺目的明星,如果素面呈现,你可能会说还不如我漂亮。因此,我希望如果你是小草,请珍惜你扎根的大地。如果你是小鸟,请珍惜你飞翔的蓝天。如果你是一条鱼,请珍惜你傲游的碧海。如果你是一只狼,请珍惜你驰骋的原野。而作为地球的主宰人类,希望珍惜你的家庭和单位。因为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啊不要做驮着佛像的驴,因为人们膜拜的是佛像,而不是驮着佛像的驴!

值得欣慰的是,不管是当地的政府还是当地的百姓,乃至耄耋之年的寿星,都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重要,知道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是不可取的。水晶宫现在已经开发的有1000多米,走到尽头是处于低洼处一片像竹笋一样冒出来的钟乳石,精巧玲珑,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却有一道栅栏拦住了去路。据导游介绍,从此往前还有2000多米的洞穴更为精彩壮观,但政府决定保护起来不再开发。掉头从另一条道往回游览时,发现刚才门口拣瓶子的老太太正坐在椅子上休息,于是与她攀谈了起来。她说已经有94岁了,就住在附近,经常到景区来拣瓶子。她说以前水晶宫的门票是180元,现在是150元,但游客却比以前少了。她说这个价格还是太贵了,没有回头客,她说要让大家都能玩得起才行。看来老奶奶不仅身体健壮,而且思维也相当的清晰,真让我羡慕!

五、百鸟岩——别有洞天

当地人又称百鸟岩为水波天窗。之所以叫百鸟岩是因为洞内有岩燕、岩鹰、翠鸟、蝙蝠等飞行动物在此栖息,每当朝霞初升或夕阳西斜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岩燕们飞出洞口贴水逐戏,蔚为壮观,因此得名百鸟岩。但我们去游览的时候,正值下午2时,没有见到百鸟轻唱,蝙蝠和鸣的景象,因此感到叫水波天窗更为贴切。

要游百鸟岩只有乘舟而行,由瑶族的阿哥驾舟,阿妹手拿手电介绍。为什么阿妹手拿手电,而不是导游旗呢?因为百鸟岩就是盘阳河四进四出中的一进一出,独特在于是一个地下河溶洞。我们乘舟前行,来不及细看两岸的景色,小舟已经划了右转弯,正前面看到的就是宣传画上风景。水波荡漾的盘阳河,一泓清清碧水,被一个圆弧型的山体洞穴紧紧地包裹,山体上面覆盖着葱绿茂盛的树木,与“水波天窗”的意蕴十分相符,只是载着游客的小舟是破窗而入。随着越来越深入洞穴,眼前的光线也越来越暗淡,我们的眼神也只好跟着阿妹的手电,听她介绍洞内各种形似神似的物体形象,好在行不了300多米,就有一束自然光从头顶上射了进来,导游说这是夜间的月亮,而我们就是“抬头望明月”啊!

明月很快被甩在后面,小舟又在漆黑中行驶。但渐渐地、前方忽隐忽现出了淡淡的光线,犹如早晨的阳光冲破深沉的黑夜一样,一点点地亮了起来、小舟的左手侧又一个“水波天窗”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自然天窗,是老天爷的杰作,外面的光线射入后经折射、反射等照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犹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纷呈,整个洞府被点缀得特别清凉,如琼宫晶阁般,虽然跌落在水中的石块都是呈原始形态,在没有任何人工装饰的情况下,却呈现出让人赞叹的艺术效果。

    现代化的小舟,在几亿年前作为大自然“杰作”的洞穴内小心翼翼地往前行驶着,因为要规避洞内被溶蚀、浸蚀、崩塌的山石,而盘阳河流经百鸟岩就成了伏流暗河,并从我们所乘的小舟前方就会再次出洞成为地面河,前方也再次出现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天窗,窗外绿茵婆娑,一股清新的空气从大开的天窗外一泻无垠地流了进来,让人的肺得到了清洗似的,心情豁然爽朗起来。

到了此处,我们所乘的小舟在依依不舍中掉头原路返回。当我们即将出洞穴时,“水波天窗”的意境也就更加突显,这次由内而外是顺窗而出,眼前的景色逐渐开阔,两边翠竹立岸,远处墨绿色的山峰拔地而起,天空显得十分广阔而无际,可谓是别有洞天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