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容量大、串并联节数多,系统复杂,加之安全性、耐久性、动力性等性能要求高、实现难度大,因此成为影响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瓶颈。锂离子电池安全工作区域受到温度、电压窗口限制,超过该窗口的范围,电池性能就会加速衰减,甚至发生安全问题。 目前,大部分车用锂离子电池,要求的可靠工作温度为,放电时-20~55°C,充电时0~45°C(对石墨负极),而对于负极LTO充电时最低温度为-30°C;工作电压一般为1.5~4.2 V左右(对于LiCoO2/C、LiNi0.8Co0.15Al0.05O2/C、LiCoxNiyMnzO2/C以及LiMn2O4/C等材料体系约2.5~4.2 V,对于LiMn2O4/Li4Ti5O12 材料体系约1.5~2.7 V,对于LiFePO4/C 材料体系约2.0~3.7 V)。 温度对锂电池性能尤其安全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电极材料类型的不同,锂电池(C/LiMn2O4,C/LMO,C/LiCoxNiyMnzO2,C/NCM,C/LiFePO4,C/LiNi0.8Co0.15Al0.05O2,C/NCA)典型的工作温度如下:放电在-20-55℃,充电在0-45℃;负极材料为Li4Ti5O12 或者 LTO时,最低充电温度往往可以达到-30℃。 当温度过高时,会给电池的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当温度高至一定程度,则可能造成安全问题。如下图所示中,当温度为90~120℃时,SEI 膜将开始放热分解,而一些电解质体系会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约69℃。当温度超过120℃,SEI 膜分解后无法保护负碳电极,使得负极与有机电解质直接反应,产生可燃气体。 当温度为130 ℃,隔膜将开始熔化并关闭离子通道,使得电池的正负极暂时没有电流流动。当温度升高时,正极材料开始分解(LiCoO 2 开始分解约在150 ℃,LiNi0.8Co0.15Al0.05O2在约160 ℃,LiNixCoyMnzO2 在约210℃,LiMn2O4 在约265℃,LiFePO4在约310℃)并产生氧气。 当温度高于200℃时,电解液会分解并产生可燃性气体,并且与由正极的分解产生的氧气剧烈反应,进而导致热失控。在0℃以下充电,会造成锂金属在负极表面形成电镀层,这会减少电池的循环寿命。 过低的电压或者过放电,会导致电解液分解并产生可燃气体进而导致潜在安全风险。过高的电压或者过充电,可能导致正极材料失去活性,并产生大量的热;普通电解质在电压高于4.5V时会分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试图开发能够在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新电池系统,另一方面,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必须连接管理系统,使锂离子电池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每个单电池都在适当的条件下工作,充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动力性。 所以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系统的设计性能,可以分解成如下三个方面: 1)安全性,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组免受损坏,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2)耐久性,使电池工作在可靠的安全区域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3)动力性,维持电池工作在满足车辆要求的状态下。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工作区域如下图所示,称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操作窗口, BMS系统由各类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信号线等组成,为满足相关的标准或规范,BMS应该具有的功能前面已经有描述,下面简单汇总一下: · 电池参数检测。 · 电池状态估计。 · 在线故障诊断。 · 电池安全控制与报警。 · 充电控制。 · 电池均衡。 · 热管理。 · 网络通讯。 · 信息存储。 · 电磁兼容。 对于具有几十个电池的电池系统,可能只有一个BMS控制器,或者甚至将BMS功能集成到车辆的主控制器中。对于具有数百个电池单元的电池系统,可能有一个主控制器和多个仅管理一个电池模块的从属控制器。 对于每个具有数十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可能存在一些模块电路接触器和平衡模块,并且从控制器像测量电压和电流一样管理电池模块,控制接触器,均衡电池单元并与主控制器通信。根据所报告的数据,主控制器将执行电池状态估计,故障诊断,热管理等。 电动汽车BMS软硬件的基本框架如下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