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爱国将领悲壮殉城,钉铐5天凌迟,却千年来少有人知

 昵称413468 2019-10-26

在南宋的爱国将领中,他以平民身份组织数百人的“游击队”,在沦陷区里袭扰金军。后来加入义军中,战功不断,最终升任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

建炎三年腊月,金军大将娄宿率10万大军攻打陕州。城破,守城将领多人殉城,只有他死得最为惨烈,也是终南宋一朝的爱国将领中,死法最为悲壮的一位。

遗憾的是,这样一位爱国将领数千年来少有人提及,关于他的生辰年月、父兄妻子等资料全无。所幸正史中仅存的140余字,为我们粗略记录下了这位爱国将领的事迹。

1、一切要从李彦仙说起

南宋靖康元年,金兵进犯汴京,爱国志士自发兴举义军,河南人李彦仙就是其中之一。他本名李孝忠,“幼有大志喜谈兵”,擅长骑射,“非豪侠不交”。为组建勤王军,他散尽家财招募3000人弛援汴京。不满战事进程上书责问大臣李纲,被朝廷下令逮捕,就率人逃走并改名为李彦仙。

随后他投奔名将种师中,也就是水浒传常提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战死后,他又投奔陕州守军。建炎元年四月,金军攻打陕州,守将王燮率部逃走。李彦仙以石壕尉身份,独自率部抵抗,并单骑活捉一名骂阵的金将,最终打败金军,破敌万人、夺马三百。

2、平民邵云组建“游击队”

邵云是陕西龙门县人。靖康元年金兵攻陷陕西蒲城,平民出身的邵云招数百人,跑进山里建立大本营,时时袭扰金军。听说山西运城人邵隆举义兵,就率部汇合,因为同姓,两个人成了拜把子兄弟。当时,陕西有个绰号胡夜义的人,所率义兵最多、势力最强,两个人就投奔了胡夜义。

李彦仙在陕州之战打响前,曾倡导河东路人们参与抵抗,约请胡夜叉发兵相助,却因没有满足对方要求,胡夜叉失约。李彦仙就借机杀掉胡夜叉,收其5000人为已有。当时,邵隆和邵云计划率部为胡夜叉报仇。李彦仙得知后,派说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两人归顺了李彦仙。

3、陕州成了潼关以东孤城

建炎三年,宋高宗已在江南偏安3年。此时北方大片国士沦陷,陕州成了潼关以东唯一没有失守的城市。为解决心头之患,建炎三年12月,金军大将娄宿率10万大军围攻陕州。陕州孤城终极保卫战打响了!李彦仙派兵夜挖地道,率军冲出焚烧金军攻城车,攻打金营,获得首胜。

月余后,金军调来鹅车、天桥、火车、冲车昼夜进攻……危急时刻李彦仙向张浚求援,张浚命令泾原路都统曲端救援,曲端却嫉妒李彦仙的军功,“诡托不行”,假称理由不发兵。娄宿曾劝降李彦仙,许诺给他个金军河南元帅当,被李彦仙拒绝:“宁做宋人鬼,不享金人富贵!”

娄宿更加敬佩李彦仙,悬赏万金活捉他。月底陕州城破,李彦仙带兵巷战,“矢集身如猬”,身上中箭被射成刺猬,左臂中刀。李彦仙平素穿着一如普通士卒,得以混杂在人群中逃脱。南渡时听说金军开始屠城,就说这是因我坚守不降导致的,父老乡亲死而我不能独活,于是跳河自尽。

4、更悲壮的一幕发生了

陕州,城破。率军巷战的邵云,因身负重伤,没有及时逃脱,被金军活捉。没有活捉李彦仙的娄宿,感念守军的忠义和勇敢,向邵云许诺只要投降,就封他为千户长。根据金国的设置,这是仅次于万户长的一个职位。邵云则大骂着拒绝,不屈从于娄宿的威胁,态度十分坚决。

娄宿大怒,令人用大铁钉打穿邵云的骨头,把他的身体钉铐在木架上,抬到城内东门处示众。正值寒冬腊月,邵云衣衫褴褛,露出背部的黑色纹身。一名城内的恶少走上前来,抚摸他的纹身说:“这么好的纹身,可以剥下来做我的刀鞘用。”

邵云大怒,带着木架子奋力扑打对方,被看守的金军士兵费力地拉住。为了彻底消磨掉邵云的体力和意志,金军把邵云在寒风中钉铐了4天,米水不进。第5天,见邵云仍不肯屈服,娄宿下令把他凌迟。行刑中,邵云满嘴含血,喷了金军一脸,剜眼、摘肝过程中,邵云的骂声不断。

凌迟到傍晚,邵云仍旧没有断气,意识清醒。一名金兵在首领要求下,抽刀准备砍割邵云的喉骨。此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邵云突然发出呐喊,对着这名金兵大骂。史载,这名金兵惊吓之间,手中的大刀失手落地……

5、为什么邵云被忽视

南宋涌现出大量的爱国将领。虽然邵云的名气远远赶不上岳飞、宗泽、李纲、韩世忠等人,也赶不上李彦仙,但作为坚守孤城陕州2年的战将之一,关于他的生辰年月、父兄妻子等全无史料记载。这是为什么?对此有人猜测:

之一:邵云的职位太低。邵云至死只是第24阶军官,最高职位只是从七品,出身卑微,职位极低,很难引起人们关注。

之二:邵云被李彦仙的光芒遮盖。陕州保卫战中,邵云作为中下级军官,其作用与指挥官李彦仙不同可日而语,在殉城的群英谱中,完全被李彦仙的光芒遮盖。

三:邵云的军事能力有限。纵观邵云的军事生涯,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在陕州保卫战中的作用有限。只是因为死法太惨烈,才被正史一笔带过。

“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有大量的普通人物胸怀国家,以国家兴亡为已任,前赴后继,为国献身,我们的民族才挺直了脊梁。

从这个意义上讲,邵云确实很普通,但也很伟大。你说是这样吗?

参考文献:《明史》、《容斋随笔》、《金史》,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