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口语提升的“黄金期”,家长抓住了吗?让孩子畅所欲言很简单

 上官靖琪 2019-10-26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发育成型。孩子们的每一次成长,都会让爸爸妈妈们感到十分的欣喜。一次采访结果表明:很多的爸爸妈妈们最期待就是可以听见孩子们开口说话,但其实这也是爸爸妈妈们最担心的事情。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大多数都没有任何的育儿经验,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只是单纯的依靠“道听途说”来教育孩子们。

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们学会说话之后,都会感到十分的开心。但是在爸爸妈妈们开心之余,他们总是会忘记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以至于到最后错过了孩子们锻炼口语最佳的时间。

如果爸爸妈妈们只满足于孩子们学会说话,那么孩子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处于“吊车尾”的地步。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家长给他灌输的世界的样子,他们开始想要自己去探索。

所以三岁以后的孩子开始会去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是蓝色的?还有为什么妈妈是女的等等。有些问题会让家长几乎很难回答,所以就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就导致孩子对某件事物的认知可能会产生偏差,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就不能有所提升了。

小小孩子,却说得一口“大人话”

小编身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叫做“莉莉”。五年前,莉莉生下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宝宝。莉莉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陪伴,莉莉毅然决然的辞掉了人人口中的“金饭碗”。

五年来,莉莉把孩子教育的十分优秀,但是莉莉孩子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语言表达不好。莉莉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也没有办法好好的表达自己,这让莉莉很是担忧。

几天前,莉莉带着孩子去朋友家里玩。朋友的孩子和莉莉的孩子同岁,莉莉发现朋友家的孩子说话非常溜,而且非常健谈,总能接上大人的话茬,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大人”,和别人对话一点都不胆怯。

而反观自己家的孩子,说话总是磕磕巴巴的,不善言谈,遇见人也非常胆怯,不敢说话。询问过朋友孩子为什么这么健谈,朋友说在孩子3岁之后,她就着重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岁也是孩子的语言黄金期,是最好的教育时期。

于是莉莉想让朋友的孩子多和自己的孩子接触,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说话。莉莉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很是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错过了孩子的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从而使孩子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的细节,在孩子最佳的时期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教育。

训练孩子口语能力的最佳时期是3~5岁

当孩子到了3到5岁,就已经迈进了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黄金期,处在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由从前的被动的去接受,到有了主观的探索欲望。

孩子在这个时期口腔机能基本发育完善,对周围也有了一定的认知程度,是幼儿学习能力很强的一个阶段。家长会明显地发现孩子到了这个阶段所问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是时时刻刻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发问。

3到5岁同样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古语常说:三岁看老。孩子的性格培养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到了三岁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而且这个时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学习一些语言的能力是非常高效的,而且有些能力必须要在这个阶段完成,否则的话会有可能会造成一生的缺陷。

想要大幅提升孩子的口语能力,家长要怎么做!

1. 培养思维逻辑

很多孩子不敢说话,或者表达不清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脑的转动速度跟不上嘴巴发声的速度。所以想让孩子有条理有顺序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家长就要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建立一种空间感,让孩子知道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家长可以陪孩子玩一些游戏,让孩子把玩具分类放好,再让孩子给一些玩具进行组合,让他们自己讲出来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

然后要给孩子建立时间感,告诉孩子吃饭之前先洗手,家长可以作出示范,让孩子知道吃饭和洗手不是共同进行的工作,他们是先后发生的关系,是有时间顺序的两项工作。

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懂得分类,让孩子根据物品的形状、功能、用途等等进行划分,这样孩子就会在看到某一物品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就不仅仅是这一个物品,还有这一个物品所带有的属性。

2. 多和孩子沟通

要知道孩子的意思处在一种朦胧的状态,他们心中有疑问,但是又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疑问,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动画片里的主人公有几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叫什么?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家长要试着让孩子去开口,然后顺着孩子的话,一直说下去。

在你问我答的过程中,也是让孩子在累积大量的词汇量,对孩子的表达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在引导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家长的态度要尽量的温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

而且这孩子吸收词汇的时期,家长多多的使用,“你真棒!”“你懂的好多呀!”这种表示,惊讶和赞赏的句子,这样当孩子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这样的句子就会频繁的出现在孩子嘴里。

3. 学会当一个听众

安静的倾听可以让说话的人感受到自己被尊重,那么他们会一直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的说下去,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出现表达的欲望的时候,家长不能打断,要静静的听他们说,学会当一个听众。

在孩子说到关键点的时候,家长还要给他们回馈,比如点头的动作,一个微笑,或者一句:你真棒。

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对孩子专注的眼神,比任何语言都更能激励孩子,虽然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但是家长要积极的和孩子进行互动,让他们说更多的话。

所以,当好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同样是对孩子的一种合适的教育,学会当一个听众,才能让孩子敢说,让孩子愿意去表达,从而家长才能明白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4. 让孩子有丰富的朋友圈

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孩子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渴望更多的表现自己,又渴望成为人群的中心,所以他们会尽量的和别的小朋友进行沟通,意图通过说话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而且小朋友之间年龄相当感兴趣的事也都差不多,所以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会更加活泼开朗,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这样,孩子就会拥有一个丰富的朋友圈,会经常性的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孩子在活跃的气氛内就会更有利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5. 多看书

在孩子还没有开始识字的时候,家长最好能够给孩子进行朗读。我们家长可以借着拓展孩子的语言体系,让孩子每天吸收到的不同的词汇,这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用语,还有一些美丽的词语和句子。

除了给孩子朗读,家长还应该选择一些看图说话的书,陪孩子一起看,也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看着书中所展现的人物,让孩子根据人物的打扮与衣着,神情举止去判断,他们要做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这样都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有研究证实三到五岁的孩子所接收的词汇量在一生中是最多的,所以,让孩子学会畅所欲言其实很简单,我们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说一些赞美的话,因为这样孩子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还会将那些赞美的话放进的心里,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从嘴里说出来,人们听了动听语言,会去称赞孩子,孩子因此会变得更加自信,更愿意去表达,因此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