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很强,拥有超出常人的分析能力。 尽管他是虚构的小说人物,但他在小说当中运用到的一些分析手法,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只要我们懂得去芜存菁,撇除虚构的成分,那么剩下那些的真正分析技巧,就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了。 根据武汉大学李国秋博士,发表的《信息分析的艺术——福尔摩斯的分析准则》一文当中,她提到了福尔摩斯之所以拥有这么强大的思考能力,是因为他遵循七个思考准则。这是福尔摩斯的思考模块。 是哪这七个思考准呢? 1,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瞎猜,不幻想; 2,信息收集,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深入观察; 3,观察,有目的的注重细节,从而发现真相; 4,信息整理,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 5,分析技巧,组织已有和新的信息,形成判断; 6,想象力,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假设; 7,推理方式,综合运用演绎、归纳、回溯等推理方式。 这七个思考准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掌握,以此武装自己的大脑。 但如果说,这七个准则里面,哪一个会对我们的思考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技巧的运用,以及推理方式的选择,就是重中之重了。 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块,学习这三方面,对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信息而发现问题的存在信息,是分析的关键。没有信息,我们的分析就没有依仗的支撑点,问题就很难被解决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来看看以下故事。 1912年至1913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国家的石油商都不惜压低价格争取与德国人做生意。 但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德国人只要婆罗洲的石油,其他的则一概不要,并急急忙忙地把收购婆罗洲的石油晕倒德国本土上去。 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一位化学家的注意。他经过化验,发现婆罗洲的石油成分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它只含有很少的直链烃,却含有大量适宜制造烈性炸药的三硝基甲苯的基础成分。 鉴于此,这位化学家判断,德国人准备发动战争了。果然不期然,1914年,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位化学家,就是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研究分析,从而得出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 人作为分析问题的主体,都会拥有一定的知识,这种知识就称之为“背景知识”。主体所拥有的背景知识的状况,是由其知识种类决定的,其次取决于其他不同知识的多少。 例如主体掌握了多少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多少理论性知识和实用性知识等,特别是经验性知识,这些都是主体知识结构中最主要的构成成分。 因此,怎么富有成效地吸收知识,收集信息,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分析能力。 但由于人本身就具备接受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会搜寻、整理、判断信息,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收集和整理信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分析问题。 那如何构建这个知识结构,去收集信息呢?有四个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时,一定要从总体上考虑知识的功能和效应,因为片面、零散、破碎的知识和信息,是不可能提高一个人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用整体性原则指导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整体目标,先从宏观上把握对自己发展起来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然后再从知识的内部融会贯通,完整掌握。 这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重点性原则;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量如此之大,如果无所选择地吸收,反而会阻碍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重点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哪些知识是必备的?哪些跟问题无关的? 这样才能够确保构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第三,迁移渗透性原则; 知识不是孤立分散的,相近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和派生。 我们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将已有的知识跟相关的知识相互渗透,将不同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得自己的知识结构变成一个不断向外扩张的体系。 例如数学,想想是不是每个学科都能够用到它? 第四,动态性原则;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迭频繁,昨天学到的知识,说不定今天就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 只有用动态性的原则要求自己,在对知识结构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不断叠加新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外部的变化。 因此,时刻对知识保持更新,包括基础知识的更新,或者一些前沿知识的更新,都可以让我们认知能力,走在最前面。 有了这一步,接下来才能够运用分析技巧。 针对已有信息构建对问题的分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易,灵活地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就更是困难了。 信息收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正如李国秋博士所说的,对信息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重要。 越是客观、不带有感情色彩的分析,就越能够接近客观事实。不管是哪一位分析者,都应该在认真、客观、冷静地分析收集到各种的信息。 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保持一颗清醒的脑袋,从比较客观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分析技巧进行思考。 那怎么分析才算正确呢?这里介绍两种已经被证实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一种就是著名创造学家奥斯本总结出来的思考模式,称之为“行停法”。 它通过“行”——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设想)与“停”——聚敛思维(对创造性设想进行冷静分析),反复交叉运用,逐步接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步骤如下: 第一,行,想出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的地方;停,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第二,行,寻找对解决问题有哪些可以用的是的资料;停,如何更好地得到这些资料。 第三,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关键之处;停,决定最好的解决方法。 第四,行,尽量找出实验的方法;停,选择最佳实验方案,直到问题被解决。 举一个例子说明。 日本发明家川本正一发明人工珍珠,正是运用了“行停法”这个思考模式。 他先通过“行“,提出与人工养珠的一系列问题,如:如何打开蚌贝,用什么物质代替沙粒为珠心,把珠心投置于蚌贝内的哪一个地方,含着珠心的蚌如何饲养等等。 然后,他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冷静地分析,提出实验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由”行“到”停“的思维过程。 在实验中,他又通过”行“提出了许多疑问,然后再冷静分析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 川本正一就是通过不断交叉反复运用”行“与”停“的思维模式,最后终于发明了人工养珠的方法。 第二种,就是由美国通用公司总结、研究出来的一套设问法,称之为”八步法“。 第一步,认清问题和环境; 第二步,确定问题范围与定义; 第三步,收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 第四步,评价与比较; 第五步,选择最佳方案; 第六步,初步设计; 第七步,实地实验; 第八步,追踪研究。 可以看得出,这套设问法非常适合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简单易学。而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改换设问的方法,以其符合我们的情况。 采取合理的推理方式去分析我们都知道,推理的方式有三种,就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回溯推理。 而在三种推理方式的框架之下,还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供我们使用,其中”侧向分析法“,就是综合三种推理方式而得出来的一种分析思考方式。 这种分析法,是英国心理学家德博诺提出来的。 所谓”侧向分析“,也称为“横向分析”,指的是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分析方法,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不受范式的束缚。换言之,就是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问题。 横向分析,是将逻辑体系做横向的联结,用另外的模式来转换问题。通过这种分析,分析者要有一种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能力,避免分析力的僵化和固定于某种模式。 人在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常常存在着“优势想法”,这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经验基础上,根深蒂固去对待问题的方式。这种优势想法, 有时会决定并支配整个分析过程。对我们来说,这是思考上的障碍。 而运用横向分析法,就能够打破优势想法,冲破旧有的模式,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用一个故事说明。 威尼斯的商人亨利很不幸,欠了放债人一笔巨款,而又老又丑的放债人幻想娶亨利的漂亮女儿詹妮为妻。 于是放债人向亨利提出交易,说如果他能得到亨利的女儿詹妮做妻子,他愿意将债务一笔勾销。 亨利和他的女儿对这个提议惊慌不已。狡猾的放债人建议让上帝决定此事。他告诉他们,他要把一个黑卵石和一个白卵石放进一个空袋子里,然后詹妮得从中挑出一个卵石。 如果拿出的是黑卵石,亨利的债务就能被免除,但詹妮就必须做放债人的妻子。如果她拿出的是白卵石,她就可以继续和父亲待在一起,债务也同样一笔勾销。但是如果拒绝拿卵石,父亲就要入狱,而她就会挨饿受冻。 亨利无可奈何地同意了。但是当当放债人捡卵石时,詹妮却发现他放进口袋里的,两个卵石都是黑色的。 设想一下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面对这种情况,女孩有3种可能: 1,女孩应拒绝挑卵石; 2,女孩应该指出袋中两个卵石都是黑色的,戳穿他的伎俩; 3,女孩应该拿出一黑卵石,牺牲自己以免父亲入狱。 很明显,这三种建议都对女孩不利。 但如果运用横向分析这个问题,去关心剩下的那个卵石,转换问题角度,就能够观察问题的所有不同方法。 有这样一种方法: 詹妮把手伸进口袋,抓出一个卵石,假装失手地把卵石丢在铺满卵石的小径上,跟其他卵石混合在一起,然后说:“哎,我真笨,弄丢了卵石,不过只要看看口袋里剩下的那个卵石,就知道我抓的那颗是什么颜色的了。” 放债人为了避免揭穿自己做手脚,只好承认詹妮拿的是白色的卵石。 这就是运用横向分析得出的解决方案。换一种方式去分析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横向分析呢?有两步: 一,分析、比较、选择; 对可选择诸因素的已知属性进行分析、比较(或是通过直觉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适合当前创造性目标要求的因素。 二,分析、综合、判定; 对同现诸因素的已知属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看看是否能满足当前创造性目标的各方面要求,从而判定是否还有遗漏因素(如果目标的要求尚未能完全满足,则肯定有遗漏因素)。 当然,既然有横向分析法,自然就有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是在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基础上实现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加工方式。 在横纵分析过程中,横向分析要做的事围绕什么目标发散,朝什么方向联想;而纵向分析,就是依靠积累专门的知识用逻辑的模式进行分析。 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提高我们的分析力。 通过这种方式去构建你的思考模式,遇到问题时你就知道怎么开始分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了。 |
|
来自: 昵称28795736 > 《6 媒体销售、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