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人口增涨300倍,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但现实中却真实存在这样的地方: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的伊拉卡卡镇,由于发现地球上最大的蓝宝石矿床,在短短20年里人口增涨300倍,还因此衍生出学校、医院、酒吧以及大量旅馆。 伊拉卡卡镇原本并不存在,上个世纪末马达加斯加岛7号国道线建成通车,公路货运日益繁忙才有了加油站和简易餐厅等设施,但一共加起来也不到20人。发现宝石成为大产区后,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不断刷新纪录,如今已超过6万人。 小镇到底有多少宝石,才会引起这么多人蜂拥而至,且过去了20年还在增涨中? 原来,马岛在第四纪(258万年前)时期曾有遭遇过超级火山喷发,海底沉积的矿物被高温液化后抛洒在岛上,最终形成18平方公里面积的矿床。在地震和雨水冲刷等外力作用下,宝石矿床的密度和分布并不均匀,浅的地方随便挖半米就有,部分区域挖到百米深还有。 但截至目前,伊拉卡卡镇只有一个大型开采点是合法的,因矿主是瑞士人而被称为“瑞士银行矿”。 “瑞士银行矿”是小镇附近最大的宝石矿,矿主获知后第一时间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这块土地,雇佣70名工人后就迅速以最原始的人工方式挖掘,开采20年已获利超过15亿美元。然而,这并不是小镇最暴利的宝石矿。 真正暴利的,是买下土地后分割成若干份再租售出去的业主,其中最大业主是附近部落的首领,根据马岛土地法,部落首领和马岛政府共有这块土地,因此他直接分到了一半,留下小部分后全部租售出去,年入上亿美元。 没有本钱投资的采矿工,要么凭运气,跟业主商议租块地挖半年,挖出宝石就交租金,挖不出就给业主免费打工半年。要么就直接去当矿工赚工资,包吃不包住,每天能收入1-3美元。选择这种无本方式的人,也是最多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在别人丢弃的砂土中寻找“漏网鱼”。这种方式多数是本地人,闲暇饭后带上纱网就能开工,偶尔也有发横财的人,比如2018年一个跟着父母来玩的12岁小孩,就淘洗出一颗价值5万美元的蓝宝石。 在向导和司机的推荐下,我们探访到了一位名叫尼科拉的职业矿工,高中毕业的尼科拉在镇上算是文化人,也是唯一愿意接待外来游客的矿工,带着父亲、弟弟和自己的妻儿在小镇已经住了7年,500公里外的老家刚刚修起3层小洋楼。 尼科拉最早也是“瑞士银行矿”的矿工,每天挖到各种宝石、自己却吃不饱的他,三年前决定与多数人一样成为非法矿工,通过几次战斗,他保住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目前最深的矿洞已挖到20米深度,挖出至少2万克拉宝石,多数都是不值钱的小宝石,也就是他们说的“碎钻”。 在这里挖宝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由于是火山沉积岩地质,5米深度后就会出现各种有毒气体,每年都有人在井下窒息或中毒而死。应对方法也很简单,井上一人用大塑料袋,将新鲜空气通过小管道挤压进入井下。
今天他们收获了两颗宝石,一颗4克拉的红宝石和一颗7克拉的黄宝石,至于宝石的价格,哪怕是尼科拉也无法预判,其中涉及到国际价格波动和收购商的多寡。唯一能肯定的是要把宝石尽快出手,因为价格已连续下跌3年。 在几万个“尼科拉”的共同作用下,伊拉卡卡镇的宝石产量连年翻倍,其中蓝宝石的年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宝石商人,巅峰期矿工6万人,收购商却有2000多家,小镇因此被誉为“蓝宝石之都”。 然而,小镇虽然靠着宝石名扬四海,但矿工们真正的收获却并不多,在对比三个收购商价格后,尼科拉的两颗宝石最后以250美元出售,紧接着就是直奔小镇市场购买粮油米面,除去生活开销后人均分得70美元。尼科拉高兴的说:要是每个月能有10天这样的收入就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