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古稀老人赵 2019-10-27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在北京,去中国美术馆参观的游客很多,但美术馆后面有条胡同——黄米胡同,却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参观。别看门口这只是普通的生活场景,挂着一个看似普通的“旧宅院”牌匾,但它背后可有大故事,要知道,这里就是京城北方私家园林的经典——曾经著名的半亩园!照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豪宅私家园林!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最早这里是兵部尚书贾中承的宅园,由戏剧家也是造园家李渔(别号笠翁)修建,李渔建园时还得到了当时的叠石专家张琏父子相助。这些人一听就不得了,全是上流名家,园子可想而知,一定布局考究,精致典雅。图中院门就是曾经的半亩园的一部分。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李渔曾自述生平有两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二则置造园亭”。李渔的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榱一椽,必令出自己裁”。也别说,这种理念放在今天都是很先进的,2013年的北京园博会中,就有一个“半亩园”。其实它就是复原了黄米胡同半亩园中最具有特色的云荫堂庭院。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到了道光年间,这座宅子被完颜麟庆所得,开始正式称作“半亩园”。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半亩园可不止半亩,清代时内有房舍一百八十余间,为三路五进四合院。今天人们在胡同里所能见到的5号、7号、9号院都曾是半亩园的一部分。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从胡同北口进入,很快就能发现小巷西侧的5号院。沿着5号院南行至南首,向右转就可看到9号院的大宅门。不过到了这里,胡同也就到了尽头,原来它是条死胡同。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已看不到半亩园的风光了。麟庆身后,半亩园就日渐颓败,分租数户,后又由教会所用,改名“怀仁会堂”,当时园中尚有假山流水曲径园门等,但已显露荒芜破败之势。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到了1951年,半亩园被收归国有,五十年代初期,两边大宅院门前还都有上马石石狮子。其中花园部分于1980年被拆除建了大办公楼,其中一块珍贵的砖雕六角园门被移往西山曹雪芹纪念馆。

这条死胡同里有处豪宅私家园林,最后结局是这样的

如今,这座豪宅私家园林既不再“豪”,也不再“私”,今天你能看到的,只是普通的街巷、普通的杂院、普通的人,与普通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