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xiake172 2019-10-27

觿是一种角形器。最初古人佩觿,是把它作为一种随身携带的小型工具,用来解结或做其他用处。《说文》释觿:“佩角,锐耑可以解结”。成书于几千年前、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诗经》中,有人们佩 觿 的记载:“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从中可知,古人佩觿不仅是为了装饰,还表示佩带者具有解决疑难问题能力。

古代的觿多数是由角骨制造。《诗经》毛传释觿:“锥也,象骨为之,所以解结,成人之佩。”只有少数的觿是用玉制的,这是由于角骨类材料较玉材使用得更为普遍,更容易加工,而玉料角骨更珍贵,加工也更困难。因此,玉觿是觿中珍品。

新石器时代

目前发现的早期玉觿为新石器时代制品,江苏省吴县(即苏州地区),张陵山良渚文化早期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镂雕玉觿,所用之材据说是蛇纹岩,也就是类似岫岩玉的玉料,角形,片状,一端尖锐,另一端方平,器中部似一侧面人首,头戴高冠。觿的两端各有一个钻孔,自孔向外镂雕三个小叉。这是一件早期的镂雕玉饰,镂雕方法原始,有新石器时代玉器镂雕的特点:先于器上钻孔,然后再穿过线进行拉磨,加工方法非常原始。这件玉觿呈弧状弯曲,还保留着角形状。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良渚文化.玉觹 鉴赏要点:器型呈平角形,一端较宽,一端出尖,通体镂空。

商代时期

河南地区的商代大型墓葬妇好墓,出土了一种玉觿,整体近似圆柱形,器粗实而可实用。上端略粗,近似于鸟形,顶端为鸟头,头下方琢有象征性的翅;下端略细,顶端较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商代玉觿,上部近似于方柱形,且饰有兽面纹。这两件作品都很粗重,代表了商代玉觿的风格。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商晚期.青玉龙首纹觿 鉴赏要点:青玉质,表面有灰黄沁。器扁平,作兽牙、兽角状。

战国时期

战国玉器中有大量的角形玉,多为片状,有的为觿,有的为冲牙,两者类似而很难区别。但玉觿佩于人身之侧,单一使用,而且较粗实;冲牙位于成组玉佩的下部,有时成双使用。因而作品如果成双,则定为冲牙;如单一出现,则为玉觿。战国玉觿纹饰变化较多,上部或为兽头形,或为鸟头形,下部光素或饰绳纹。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战国.玉条形饰觿鉴赏要点:此玉觿青白玉质,器身阴刻纹饰。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战国.玉龙龙觿 鉴赏要点:青玉质,半弧形。器首为阴线雕龙头,尖底。中部有一钻孔。

汉代时期

汉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弧形玉饰,一些人称这些玉饰为觿,作品大都镂雕得非常精致。汉代的玉觿仅作为佩玉的一种,不再具有实用的可能。魏晋以后的玉觿非常稀少,唐诗中有咏汉佩觿的诗句,但实际的作品目前尚未确认。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清代玉觿,上部或为鸟首,或为羊首,下部似锥,似能解结,但作品尺寸极小,仅能佩带。

吴大澂《古玉图考》中收录了大觿、小觿各一件:大觿上部为立螭或纽,觿的主体短、宽,饰春秋战国时流行的小勾云纹;小觿形状同大觿相似,无纹饰。从两件作品风格来看。似为宋代之后出现的仿古作品,类似的作品在传世玉器中偶能见到,也多是仿古之作。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明.青玉圆雕羊首觿 鉴赏要点:此玉觿青白玉质,器首雕成羊首,鼻钻一穿。

——此文出自于张广文所著《古玉鉴定.壹》

古玉鉴定丨人身装饰玉 玉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