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账户的运算法则!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10-27

一、得失相对

二、感受相异

人们对于得失的敏感性随着距离心理标准的远近而发生变化。离标准越近越敏感,越远则越不敏感。我们还是举赌徒的例子,赌徒第一次赢了10块,第二次赢了20块,这时他会觉得自己还挺厉害的,第二回比第一回赢得多了一倍;而同样是相差10块钱,如果赌徒第一次赢了1000块,第二次赢了1010块时,心里就会觉得,1000块和1010块差不多,就不会觉得第二回赢得比第一回多很多。

三、得失感受不均衡

在心理账户里,损失100元的痛苦比获得100元的快乐的心理感受要强烈得多。比如你周末加班,公司发了500元奖金,你很开心,但伴随着这500块钱被轻易地花掉,这种开心的感觉也不会持续很久。但如果你是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500元,这种心疼的感觉一定会持续很久。我们很容易把奖励看成是自己应得的,但惩罚或者说损失却是我们所厌恶的,不希望发生,也认为不应该发生,从而会在较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这种懊悔中。

根据心理账户的理论,同样是花一定金额的钱,因为用途不同,在我们的心理账户中也有所区分,在我们的心理账户中建立起文件夹,对不同用途的钱分门别类,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管理自己的心理账户。那么,怎么样划分类别比较有效呢?日本著名税务师龟田润一郎将我们每天花掉的钱分为三种:消费、投资和浪费。

No.1

消费

所谓消费,就是指花掉100元之后,能立刻得到100元的使用价值。像公司里面的办公用品、个人的吃穿用度等,都是等价交换。

No.2

投资

投资则是付出的金钱不会立马得到回报,但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所收获。比如企业里的员工培训、个人的学习提高等等,可以说是延时交换,但延时后得到的价值就不能仅仅用当时付出的金钱来衡量了。如果你当时花了3000元学习英语,之后因为英文能力好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重用,增长的收益,就不仅仅是3000元了。

No.3

浪费

最后一种浪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不会考虑收益是否和支出相平衡。比如因为无聊而去酒吧打发时间,因为贪图便宜而购买打折物品,这些支出不会让自己立即获益,从长远的角度看也不会有什么未来价值。

在你的心理账户里,如果只有消费、浪费,只会在短时间内使自己得到满足,投资才是真正为了未来的长远发展而花费的金钱。龟田润一郎还提到一种把消费变成投资的方法,比如在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时候选择那些健康营养的食物,拒绝垃圾食品,就是在帮助自己塑造良好的体格,拥有更多奋斗的资本。

那么,亲爱的读者,在你的心理账户里也把自己的钱按照消费、投资和浪费划分一下,看看自己的日常支出情况吧!

另外,提示一下,不仅仅是金钱,时间也可以按照消费、投资和浪费来区分哦!

附例:心理账户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会导致银行业的利差减少,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这个时候,国家就会动用保险业来吸收存款。因为,保险保的是风险。风险,很多时候是不可预测的(通胀、症病、财产损失)。即,国家这个时候利用了风险的信息差,通过长期保费来维持利差。

可以把这个理解为一种国家层面的债务展期:短债变长债,将国民财富从存款、房地产的形式转化为保费(寿险、健康险、以房养老)。保险公司的资金使用起来会比银行更灵活(保险业不受巴3控制)。目的:保持足够的、可控的流动性,尽可能地熨平波动。

心理账户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均GDP高的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必然会发达: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口通常会老龄化,利率通常不会高,进而导致银行的利差必然会缩减。这个时候,国家就会利用风险导致的信息差来做大保险产业,通过保险业来维持高利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