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治燥剂/内燥/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二钱(6克) 麦冬一钱二分(9克) 生甘草五分(3克) 玄参钱半(9克) 贝母去心,八分(5克) 丹皮八分(5克) 薄荷五分(3克) 白芍炒,八分(5克) 【用法】水煎服。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日服2剂。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养阴清肺汤教材大纲划为三类,这是按照方剂常用情况来区分的,这个养阴清肺汤过去是作为二类方,历版教材作为二类方,我们现在作个重点提示,以便临床运用的时候也可以选用。 养阴清肺汤过去是治疗咽喉的一个主方,也是它的特长,治疗主症是白喉,白喉是烈性的甲级传染病,现在在我们中国大陆已经基本控制了,白喉的症状,喉间起白如腐,咽喉肿痛,鼻干唇燥,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细数,或数而无力。 白喉这个病的形成,从病因病机来讲,病因和它的内外因素有关, * 素体阴虚,也就是这类患者本身内燥,有阴虚阴液不足的基础, * 又感受外来的燥气疫毒,燥气疫毒是外来的传染因素。 内外合邪造成了疫毒阻滞在咽喉,喉间起白如腐,既有燥热疫毒,又有阴虚的基础,咽喉肿痛,从症状来看反映出肺系的燥热,燥热疫毒表现。 养阴清肺汤它功用是养阴清肺,利咽解毒。 @ 也就是说养阴清肺治其本,它可以利咽散结化痰, @ 同时解毒,能够消除疫疠之气。 从组成来说是八味药,体现了一种邪正兼顾,这个方组成为 * 主体的有一个相当于后世把它叫增液汤, 我们前面讲的基础方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在这个方里增液汤起到了滋阴清热的作用,而其中的玄参还能散结解毒。 * 这个方里丹皮、芍药、贝母、薄荷,也是起到协助的辅助作用, @ 丹皮能够清热凉血散瘀,所以有助于散结。 @ 芍药益阴养血的,增加增液汤滋养阴液的作用,同时芍药甘草也能缓急,同时能止痛。 @ 贝母长于化痰,清化热痰,贝母也能散结,有助于消肿,消除咽喉肿痛。 @ 薄荷能够散邪,在这里针对了燥热疫毒之气,增加玄参的解毒作用,凡是外来的疫毒有这种薄荷的发散,有助于祛邪。 * 甘草在这里 @ 调和药性, @ 甘草和芍药相配,也能酸甘化阴,又能缓急止痛。 这是它方剂配伍的一个大致情况。 养阴清肺汤的配伍特点,体现了邪正兼顾。 现在作为白喉这个病已经很少见了,但是这个方,由于它功能清肺养阴、利咽解毒,所以在临床上作为异病同治,针对病机呢,我们常用于 * 象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属于这种热毒较重的,又有阴血亏虚这个基础,阴虚热毒型,用这个养阴清肺汤为基础可以治疗。 * 急性咽喉炎,在报道里也可以用养阴清肺汤,急性咽喉炎属于阴虚而有热毒的。 * 鼻咽癌这类疾病,它作为阴虚热毒型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一些放疗、化疗以后,人体往往气阴不足,特别是阴伤,放疗、化疗以后也感受有邪毒的特点,所以用这个养阴清热解毒,对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和支持疗法,有一定的意义。 这是养阴清肺汤,我们作为三类方中,有一部分方要作重点提示了。 (【方解】 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滋阴壮水,清热凉血,为君药。 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上三味既是增液汤的配伍) 佐以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白芍敛阴和营泻热;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少量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以为佐使。 诸药配伍,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是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正;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
|
来自: 药膳食疗方注释 > 《《方剂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