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塘依旧,人去哪儿了

 不羁的风n3ugz2 2019-10-27

每年夏天上都会回去,然而以后都不会了。

家乡是一块特别富饶的土地,水色丰富,到处密布着荷塘,这些荷塘没见人刻意去管,到了夏天河面就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荷叶密密匝匝铺成一面,风乍起,叶面翻滚过来,送来阵阵幽香,让人悠然神旷。
顽皮的小孩子扯下几张大荷叶,顶在头上,一路跑,一路感受着荷叶柔软清华的质地,欢快跳脱,皮肤晒得像黑鱼一样。

荷叶丢弃在家中,被老祖母捡起,洗干净,用剪刀剪至锅口大小。炉子上的白粥翻滚绵软之后,老祖母便盖上干净合适的荷叶,仿佛一个天然的盖子,荷叶的丝丝清香随着热气慢慢浸入粥底。粥凉之时,揭开荷叶,粥色碧玉,若有一股甘甜,令暑气全消。

小女孩儿便爱粉红,粉白的荷花。荷花一般长在池塘中间,踩在田埂上,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央求着哥哥弟弟,趟下水去,帮她摘几支回来。荷花远远观时,亭亭玉立,风姿袅娜,述不尽的风流仪态。这是荷花最盛的时刻,然而哥哥弟弟们往往辛苦摘到,在回途中花瓣纷落,只剩下一个嫩黄莲蓬,让人望得到,得不到,无可奈何。女孩们若有所悟,下次学乖了,专要那些个还未完全盛开的花骨朵,像少女般,深藏着无尽的娇羞。


那时港剧《八仙过海》播放后,女孩们手上各个都挽上一只荷花,一边自封为荷仙姑,一边对剧中白衣飘飘仙子悠然神往,这便是最早的美的启蒙了。那首优美的旋律也印在女孩们的心底,绘成生命的底色: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都说人间苦,辛辛劳劳,汗珠干了有欢笑……

说不上辛苦,却是最安然的状态。小城的人们勤劳且直爽,没见过世面也无心机,质朴接近天然。正如他们爱吃的菱角,莲藕,既做菜也当饭,简单直接,管饱足矣。好像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惯做法:莲藕在案板上拍碎,菱角剥壳,裹上米粉,上盖排骨或者五花肉(也是粉裹的),连同米饭一起上锅蒸个四十多分钟,肉的油腻进入藕的粉质中,粉嫩如樱花,咬一口更是绵软细滑。用不着那煎炒烹炸烤复杂方式,土豆,芋头,豆角全部拿来粉蒸了事,这一吃也是二十来年,从不厌倦。

如今,昔日的顽童已经长成大人,却常怀想起儿时的夏日,就像那句古诗: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而儿时的夏日荷塘,在记忆中清新别致,宛如童心依然。

家乡的美丽和闲静,吃食清甜鲜辣,不在这里久居,你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得到的。
正如山川河流有它的雄壮粗美,你一眼可得到。另外一种婉约之幽情,你只能闭上眼睛,用心去摸索。
三十年代的画卷已被洪湖水唱尽了,我心目中的画卷和妈妈心目中的也绝不相同。然而传承……美景美食 ,给了这块地方所有人最基本的启蒙,美,真,质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