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双十一的套路,都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光明使者9988 2019-10-27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剁手节”又又又又来了!
眼花缭乱的满减规则、N重叠加的店铺红包是不是已经把你看懵逼的同时又莫名激起了你剁手的欲望?

但是如果有人说购物节是二十一世纪的产物,那大G要打断一下。
EXM?瞧不起谁呢?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延绵五千年?那可都是华夏子孙的购物力贯穿起来的!
不信?来来来,大G给你们捋一捋。
购物力→生产力→财富→国强
是不是很有道理?
其实相信大多数人已经摸清了双十一的套路,殊不知,这些都是古人早已玩过的把戏!

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大部分人要想买个东西,只能去“集市”。每到逢年过节,集市交易就特别火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购物节!

    什么时候买?


古代的购物节主要集中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这五个节日。到了节日,大家除了大快朵颐,就是带着老婆孩子上街买买买。

古时寒食节刚好在清明节之前,两个节日连在一起过,正好七天左右,妥妥的黄金周!趁着这个节日古人会踏青出游,放放风筝,人流量一大,吃喝玩乐的需求就有了,集市就热闹开了。
中元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为啥这一天也能买买买呢?因为在古代,到了中元节的时候各地都会举行斋会进行祭祀。唐代甚至将中元节设置成 “法定小长假”,放假三天(好开明)。这三天里,各种各样的祭祀品被摆进集市,而且许多东西是在平时很难买到的。

    怎么买?


古人的营销套路同样多种多样,最普遍的是用敲锣打鼓的方式叫卖,吸引人围观。除了叫卖之外,还有我们现在流行的各种礼券,不过古代叫做“红票”;送货上门叫“送力”;先给货物有钱再付全款,叫“赊销”等等。幸运大转盘叫做“关扑”。


近两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销量TOP10的衣服淘宝店铺有7家是网红店铺,单日的销售额都突破千万!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这种网红店也是古人们玩剩下的。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圈里的super star,江湖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在老婆婆的扇子上题字,帮她带销量的故事。



    都买些啥?


一般人家,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产阶级,买个家具摆饰什么的。至于文艺小青年,就是绣花、绸布、荷包、熏香……东汉郭林宗的“林宗巾”,时尚Icon苏东坡的“东坡乌角巾”,在古代就是妥妥的网红爆款!

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变得十分发达,商品种类也琳琅满目。这时候就出现了“私人纺织作坊”,织品奇多,还出现了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极高地位的艺术瑰宝——唐三彩。

到了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制品越来越多样化。集市上,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而且当时几乎所有的饰品、服装等都以手工“私人定制”为主,精致也好,奢华也罢,这些都是我们后人无法比拟的。
今天,我们的剁手族在兴奋“海淘”“代购”,要知道,古代的老外,也得花重金“海淘”来自我们中国的奢侈品呢!尤其是丝绸和瓷器,是外国土豪们互相送礼的首选。

每次到了购物节,明明心里说不买,身体却很诚实的加了购物车…… 怎么样?是不是应了那句: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性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