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的千年迁徙

 zqbxi 2019-10-27

“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历史上,客家人从衣冠南渡到飘洋过海,经历过5次大迁徙。还有一说是6次,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个次数之说尚未有定论。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客家学大师罗香林教授提出来的5次大迁徙。

从衣冠南渡到飘洋过海:客家人历经了千年的迁徙与漂泊

第一次是在“五胡乱华”时期的“衣冠士族”南渡,这些人大多滞留在江淮地区,部分到达江西排湾等地。东晋王朝专门设立了侨州、郡、县安置他们,予以各种优待。这股迁徙潮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近200万。这被称为是客家人的孕育期。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破坏了江淮的宁静,迫使人们继续迁徙,大部分人来到闽西赣南地区。在翻越了武夷山脉后,这批客家先祖大多在现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驻留,故而“宁化石壁村”成为客家人的族群认同。

从衣冠南渡到飘洋过海:客家人历经了千年的迁徙与漂泊

第三次迁徙则是靖康之耻到元灭南宋期间,中原汉人大批南迁到闽西赣南地区,和拥有共同文化信仰的原南迁汉人融合在一起,部分则往粤东一带迁徙。由此,闽西赣南粤东地区成为客家人大本营;客家人的群体定型。因为那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都编入“客籍”,当地人称呼客家先民为“客籍人”,并逐渐演变为“客家人”。这个他称性的名词,后来成为客家人的自我认同。

第四次是“移湖广、填四川”运动,当时聚居在粤闽赣区的客家人也随政策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先,都是当时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这次大迁徙,客家人大量迁入广西、台湾、四川等地,对此民谚有说“少己东不成市,有烟必有东。”

从衣冠南渡到飘洋过海:客家人历经了千年的迁徙与漂泊

第五次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以客家人为主体的起义军受到剿杀,百姓纷纷逃匿;相继又爆发了长达十二年的土客大械斗,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此外,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南洋各地的开发,有些临近沿海的客家人为求生计,飘洋过海。

从衣冠南渡到飘洋过海:客家人历经了千年的迁徙与漂泊

地处粤东山区的客家地区人多地少,“八山一水一田”的俗语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特点,人地关系的紧张导致了客家人生活艰难,迫使大批的客家人从清初起便开始出国谋生。如梅县非常著名的侨乡松口镇,早在清末,就有“家家户户有华侨关系,有数万人出洋”之说;在当地的一个鹧鸪岌梁姓大夫第祖堂上就写着:青年人十七八岁都应到南洋去;当地的书院的李姓长老说,抗战时期这里就有700多丁,其中在南洋从商务工者就有500多人。

从衣冠南渡到飘洋过海:客家人历经了千年的迁徙与漂泊

海外客家人经过几百年的艰苦创业,终于在侨居地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许多客家华侨寄钱回家赡养家人。在松口,每年流入白洋达数万元之巨,有90%以上的华侨户依靠侨汇维持生活。也有很多人支持家乡人的经济建设。他们为侨乡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的事迹不胜枚举。

据估计,客家人分布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1.2亿人,中国内陆约有7000万人,所谓“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其中,香港华人1/3是客家人;台湾有1/5到1/4是客家人。大陆地区除闽赣粤外,湖南、广西、四川等地也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