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近视一定要戴眼镜吗?难道真的无法治愈了?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小秘方,专门用于眼部疾病,主要用于轻度近视弱视(400度以下),还可用于眼睛疲劳、酸涩发干、视物模糊等。 分享之前我们先说一说眼睛的那些事。 有这么一个词叫做“炯炯有神”,形容一个人精充气足神旺。通过看眼睛就能得出这样的判断,说明眼睛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通过望诊看气色、五官、舌苔、形体、毛发等等来推断人体内部五脏的健康状态。 人体有五脏六腑,肝、心、脾、肺、肾,应五官是眼、舌、唇、鼻、耳。我们都知道耳朵柔软厚实明润的人有福气,身体好,多长寿。为什么看一个耳朵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呢?因为肾开窍于耳,肾好耳朵就长得好,相反耳朵看起来小又薄还干枯的人从小就体弱多病还容易夭折,那么就是肾不好,先天禀赋差。 而我们今天讲的眼睛就离不开肝,中医讲肝开窍于目,也就是眼睛了。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说:“五官者,五脏之阅也。”“目者,肝之官也”。这个阅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给我们的解释是:阅,具数于门中也。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是在门内计算、考察事物。通过望五官来推测五脏气血健康情况就像在门内清点东西一样简单,这难道还不够精确吗?难道离开了CT、离开了医院我们就无法治病了?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司外而揣内,事物的发展变化必定有蛛丝马迹。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从方位来看,东方归属于肝:从颜色来看,青色属于肝。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不和则视物不明,如夜盲症等。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人卧血归肝,肝主藏血,肝血虚则视物昏花。 讲了那么多,眼睛的问题离不开肝,其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肝肾同源。除了肝,其他脏对眼睛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篇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眼睛望诊有五轮学说,肾主骨,所以骨之精是瞳子归肾管;肝主筋,筋之精为黑眼,所以眼珠子黑色部分归肝管;眼白部分归肺管;眼眦归心管;脾主肉,所以肌肉之精为约束而眼睑归脾管。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需要养好肝,养好五脏六腑,然后才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这盛世,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 作息方面 根据“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属胆经是23点到1点,丑时属肝经是1点到3点。睡眠来说我们得在晚上十一点前休息睡觉。 饮食方面 酸味入肝,青色属肝,我们饮食搭配要合理均衡,不能光吃甜食不吃酸味的食物。 运动方面 肝主筋,筋之精为黑珠,我们要适度拉筋,做到骨正筋柔,五脏和调,耳明眼亮。 最后是重点中的重点,已经近视了怎么办? 在这里我们给一套方案,两个方法。 第一个是穴位按摩。 从眉头到眉尾刮磨20遍,眉毛里藏着三个穴位,攒竹穴在眉头、鱼腰穴在眉中、丝竹空穴在眉尾。 按摩手腕,手腕背面凸起的小骨头边上有个养老穴,能明目降血糖,用大拇指交替按揉3到5分钟。 按揉大拇指,手大拇指关节两侧有经外奇穴,明眼穴和风眼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按揉3到5分钟让我们耳聪目明。 第二个是艾灸,传统来说面部眼睛禁灸,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们选用的是核桃灸。 具体方法如下,我们需要准备工具,这些工具可自行淘宝或者药店购买。一副核桃灸的眼镜框、小艾柱、以及最重要的药水,师传的配方今天也一并分享给大家。 杭菊花3g 决明子5g 枸杞5g 红花2g 石斛夜光丸2g。以上药材水煮15分钟,然后核桃放进去泡20分钟,再把捞起来的核桃放到眼镜框里,点上艾柱灸30分钟左右。 400度以下近视有奇效,艾灸当天眼睛会感觉明亮,坚持10天效果明显,配合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坚持一个月以上近视度数会开始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