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焊接技术的进步,对从事焊接技术的专业人员能力和素质,对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建设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焊接专业建设要结合工学结合的特点,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职业标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加快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建职业标准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扩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从而满足企业对焊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可怜的家伙,过去的几个月,他领着星雨和李离加入正意部,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一门心思修功夫,本来是想将由万花因隧道里碰巧得来的花间游内功尽快练到传说中的第七重,没想到,三、四、五、六,他与李离都进境神速,可达到第六重之后,却是不进反退,像一条卡在溪流中的小船,东方谷主与宇晴师父告诉两人心法与口诀,好像再也派不上用场。 1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与AutoCAD、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二是专业课,包括焊接设备及方法、焊接工艺、焊接冶金及金属焊接性、焊接结构、焊接电源、焊接检验、焊接自动化及应用等。三是实训课,包括金工实训、焊接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其课程体系基本上延续了本科焊接专业和材料加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先学习理论课程,然后再进行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理论课程与实践和实训脱节问题尤为突出。实践教学成了“走马观花”,实训教学成了仅仅限于手工操作。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拓展综合应用能力,难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难实现知识的创新[2]。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和焊接技术的进步,在航天航空、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等各领域,一系列新型高效优质的焊接工艺、装备和焊接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现行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模式亟待创新和发展。 2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特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列入专业目录,其目的是要培养具备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焊接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能够操作自动化焊接装备,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焊接技术应用人才。在教育范畴和内容方面,高职教育要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应主要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三个维度来定位[3]。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理论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二是实训性教学的实践特征,强化实训教学课的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适应性。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特征,强化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的紧密性。 3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议3.1 焊接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是以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以专业课和实训为核心,以专题讲座作为重要补充,实现专业课、专题讲座和实践实训三者互动,相互交叉融合,如图1所示。新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区别于现行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理论课程中设立焊接机器人及焊接自动化,包含了原有的焊接自动化及应用,同时新增焊接机器人技术。突出解决企业对高职学生应掌握焊接机器人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要求。开设多项专题讲座,将专业理论课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实训课程中增加了焊接机器人实训,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操作焊接机器人,并掌握基本的焊接机器人编程,同时,将所掌握的焊接工艺理论知识应用于焊接机器人操作中。焊接艺术品制作,是将培养艺术修养与手工焊接技能相结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 图1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3.2 焊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针对新增加的课程及专题讲座,对教学要求和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 3.2.1 焊接机器人及焊接自动化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焊接机器人的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初步掌握焊接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焊接机器人的系统构成、焊接机器人的编程技术,了解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情况。了解焊接自动化专用设备的构成,熟悉通用类焊接专机的分类、特征和设备特点。了解焊接自动化设备工业应用情况。 3.2.2 先进弧焊技术及应用 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先进的弧焊工艺技术,如CMT焊接技术、多丝焊接技术、复合热源弧焊技术、ATIG焊及热丝TIG焊、双丝GMA焊、带极GMA焊、药芯焊丝电弧焊、MIG钎焊等,熟悉先进弧焊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工业应用情况。 3.2.3 特种焊接技术及应用 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高能束焊接技术,熟悉激光焊、电子束焊接、等离子弧焊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工业应用情况。了解摩擦焊,特别是连续驱动摩擦焊和搅拌摩擦焊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及技术应用情况。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开设其他特种焊接技术讲座。 3.2.4 焊接机器人应用与发展 讲座要与专业理论课紧密关联,使学生重点了解焊接机器人的技术发展,通过案例分析,重点了解焊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3.2.5 焊接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4)综合考虑投资收益、相邻空冷岛凝汽器的投资、复杂性、运行调节难度和阀门的可靠性、严密性要求,空冷凝汽器散热面积增加16.7%或33.3%较为合理,即扩大利用临机空冷岛的1排或2排空冷散热器组最优。 讲座要与专业理论课紧密关联,使学生了解焊接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焊条、焊丝、药芯焊丝的制备生产工艺及制作过程。熟悉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了解焊接材料在典型工业生产中应用情况以及焊接材料的发展趋势。 3.2.6 焊接修复与再制造 讲座要与专业理论课紧密关联,使学生了解焊接修复的工艺方法、设备,焊接修复的材料选择。通过分析和讲解典型产品的焊接修复实例来使学生了解焊接修复的全过程。了解再制造的基本概念,工业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3.2.7 先进切割技术 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现代切割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大厚度火焰切割、数控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射水切割基本原理、特点和使用原则,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3.2.8 焊接工艺评定 讲座要与专业理论课紧密关联,使学生了解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规则、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焊接生产中重要焊接结构(如锅炉、压力容器、高压管道等)的焊接工艺评定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对一些重要焊缝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对生产中的焊接工艺评定过程初步了解。 中国目前执行固定上网电价制度,给予可再生能源一定补贴,但补贴缺口不断在增加,截至2016年年底补贴缺口超过700亿元。随着新增装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补贴资金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虽然中国暂未实施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但是中国在2017年初,发布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我国已实行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这标志着我国实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已进入倒计时。 3.2.9 焊接标准概况 讲座要与专业理论课紧密关联,介绍焊接标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焊接标准体系框架,重点介绍焊接生产中一些常用标准及使用方法。 3.2.10 焊接艺术 表3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由codesize、mlangsize所解释,主要体现开源软件规模;第二主成分主要由open-issue、close-issue所解释,主要体现用户问题的多少和团队对问题的响应速度,它反映了开源软件的质量情况;第三主成分主要由watchers、folks所解释,基本代表了开源软件被用户关注和用户参与的程度,体现了用户参与水平;第四主成分主要由push-diff-record、update-diff-record所解释,基本体现了项目团队本身的活跃程度.这个分析结果有力地验证了提出假设H1和H2的真实性. 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焊接雕塑艺术的发展史,焊接工艺在雕塑作品的应用,焊接雕塑的特点,焊接雕塑的制作过程,焊接雕塑的欣赏。 3.2.11 焊接机器人实训 通过焊接机器人实训,掌握弧焊和点焊原理及其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参数[4]。了解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构成,焊接电源与机器人控制柜的通讯方式,焊接机器人集成系统中PLC的应用。了解焊接机器人编程的特点,初步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设置,弧焊机器人直线、圆弧、直线摆动、圆弧摆动等轨迹的编程。 3.2.12 焊接艺术品制作 通过简易焊接艺术品制作,运用焊条电弧焊技能,锻炼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制作简易的焊接雕塑作品。 3.3 焊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保障措施3.3.1 创新焊接教学模式 “嗯!”她脆生生地答道,脚步却一刻不停地向巷子深处自己的家走去。等她走远一点,后面的人立即凑到一起,对着她的背影,悄声议论: 有关于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并不少见,血糖控制率在70%~90%,该组对象纳入的均为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的对象,剔除了严重并发症、合并组的对象,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是患者全身症状仍然比较明显,研究中两组对象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均分在14~15分之间,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易饥、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大便干燥等,这些症状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患者的治疗信心,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改善这些症状的效果不明显。 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打破先学理论再学实践既成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例如在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或结束之后,安排先进弧焊工艺技术及应用、特种焊接技术及应用的专题讲座;在焊接冶金及金属焊接性专业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或结束之后,开展焊接材料制备及应用、焊接修复与再制造的专题讲座。同时要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远程网上教学、参观企业等方式开展灵活的教学。 3.3.2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与国家、省和市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焊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焊接研究机构、焊接生产骨干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焊接教育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实体型的焊接教育与实训基地。研究机构和企业专家、大国工匠共同参与和制订授课计划和专题讲座内容。专题讲座主要由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来承担,并对学生实习开展指导,扩大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丰富先进焊接技术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 通常情况下,腋角及初回填要求至少密实度达到90%以上。夯实层至少应达到距管顶150 mm的地方,距管顶小于300 mm的地方应避免直接捣实。最终回填可采用原开挖土壤或其他材料,但其中不得含有冻土、结块黏土及最大直径超过100 mm的石块。 3.3.3 加快焊接专业教师培养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师资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发展[5]。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实施“双师型”教师引进和培养,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鼓励教师获得焊接专业的各种职业资格,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骨干教师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3.4 加大焊接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纽带,是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家庭访视是有效的教育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种新的家庭交流方式出现了。它不仅是家访的辅助手段,而且是家访的补充。它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一种新方式。学校认识到家长在监督、理解、宣传和协调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本校因势利导地响应家长需求,开放校园,鼓励并欢迎家长的参与学校学习和生活,本校采取教师主动家访与请家长到学校来校访的方式,加强了家校沟通,优化了教育方式。 要把实训平台建设作为“补短板”的一项重要工作。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用人的需求,建立焊接机器人和焊接自动化实训基地。院校可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专用焊接自动化培训设备。与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制造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开展焊接自动化设备、焊接材料制造的企业现场教学;与应用先进焊接技术比较突出的企业,建立先进焊接技术应用示范平台,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有条件的可开展实际生产实习。同时,高职院校要逐步完善焊接检验和检测实训平台,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检验能力。 5.注重学生的管理教育。学校应当注意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接受酒店的培训,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满足岗位需求;引导学生注重顶岗实习的细节,并在与酒店合作的过程中将部分优秀学生选拔出来进入管理层进行实习,以达到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 3.4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示例自2015年,哈尔滨焊接研究院国家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河南省信阳涉外职业学院联合,在河南新县建立了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针对信阳涉外职业学院焊接学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联合制定了信阳涉外职业学院焊接学科建设5年的发展规划,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确定了打造省级高职院校焊接专业重点建设学科的目标。二是对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每年由哈尔滨焊接研究院选派专家在信阳涉外职业学院开设焊接专题讲座,累积完成了10余项专题讲座任务,包括先进弧焊工艺技术及应用、高能束焊接技术及应用、焊接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发展、焊接材料行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焊接修复与再制造、焊接艺术等,受到了在校师生的欢迎。三是加强焊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信阳涉外职业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到哈焊院参加专项培训,了解哈焊院的科研和产业生产情况,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哈焊院派出专家去学校,通过跟班听课、跟班实训、抽查授课教师教案、与学校教师开展专业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完善教学课程和内容,推动了教师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哈焊院与中国焊接协会合作,对院校骨干教师进行焊接机器人培训,教师通过考试获得了中国焊接协会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五是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在哈焊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一期建设,并将焊接机器人实训纳入教学内容。下一步要根据中国焊接协会的要求,继续开展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二期建设,力争尽早取得中国焊接协会颁发的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资质。通过以上的措施,经过多方的努力工作,信阳涉外职业学院焊接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明显进步,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2002年,山东永安转让股权,金斯顿正式接棒。金斯顿隶属于山东黄金集团,主要生产陶瓷产品。而此时,山东男篮的“三驾马车”相继进入职业生涯的暮年。王治郅、姚明等后起之秀,踏上了NBA的征程。更广阔的画卷,更宏大的命题,正在中国篮球面前徐徐展开。山东队,也迎来了吐故纳新的时期。 4 结束语改革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其关键是更新办学理念,完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创新焊接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师培养,增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断推动焊接专业对接产业,满足社会、企业和焊接技术进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冷冰.提高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育质量的策略探析[J].焊接,2015(4):64-68. [2] 朱征宇,刘桂香,沈雁,等.产学研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船舶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智库时代,2015(6):135-137. [3] 刘松淼.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9(2):139-140. [4] 余小榕.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焊接机器人实训的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8(9):219-220. [5] 陆颖荣,黄政艳,龙昌茂,等.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焊接,2018(3):62-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