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艺术品遇上金融的财富效应

 博搜茶文化 2019-10-27

当艺术品遇上金融的财富效应

  近年来,大量资本家饿狼般的眼神瞄准了艺术品收藏市场,他们大肆购买行家手中的藏品,后行家手中的货被卖光后,传统的意义上的收藏也就进入末期,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艺术品市场将飞速发展,哪里有钱,哪里就有市场。

  耀眼、火爆的金融产品就是艺术品股票,即利用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上市交易的文化艺术品权益份额资产包。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是2009年深圳文交所创的,2010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采取权益拆分的方式,将1号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定价为200万,拆分称1000份,以2000元/份的主要销售给一些收藏家、金融机构、交易商,打造了一条“艺术家画廊交易商交易所投资人”的产业链条,揭开了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序幕。2011年1月26日,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拆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以每份一元的挂牌交易,到了3月16日,《黄河咆哮》的单价飙升至17.16元,《燕塞秋》的单价飙升至17.07元,其价值堪比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等级作品的价值。在艺术界掀起轩然,掀起了疯狂的艺术品投资热潮。

  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等。艺术品金融化是当代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是试图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规范操作的尝试。

  2011年1月26日,《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两幅山水画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为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品种。这两幅画的发行价均为1元/份,分别发行了600万份和500万份,上市日即大涨100份之一。至2011年3月16日收盘时,《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的“股票”分别涨至17.16元和17.07元,不到两个月时间,都大涨了16倍以上,让股票市场的众多牛股都望尘莫及。艺术品份额化金融交易的大特点是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门槛,扩大了艺术品的投资者范围,也相对缩短了艺术品的投资周期,使得艺术品投资成为大众化的投资方式,但短期投机炒作的风险也大大地增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