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

 饮膳道人 2019-10-27

众所周知题目中两句话源出《论语·为政第二》,《为政》篇的思想根源是阐明如何谋官及为官原则,但是在新时代新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动态的方式来解读它,而不是简单被动地去理解原始文字。“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核心是“周”与“比”的关系问题。

周与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有译文认为,"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那么是不是就是说有义无利,有利而无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义是利的基础,利是义的延伸。同理周是比的基础,比是周的改变。两者互为矛盾,又互为发展,有周无比则消,有比无周则乱,先周后比,比又生周,如此循环往复才会发展;

举例说明: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许多管理者经常面临着利与义的两难选择,往往陷入因利失义或因义失利的格局中,其本质还是陷入了周而不比还是比而不周的纠结上。其实,只要认识到周与比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个核心,就不会因利、义问题而烦恼。

周与比是互为中心的关系

周与比是随时随刻互相关照的,不应该脱节,周是比之力,比是周之心,周比合一方为中心。只有“有比的勇气才有周的收获”,以“比”求周,“周”同时又是得道的源泉。有周不比”劳心“,有比不周”劳力“;

举例说明: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些学校打出口号说”不攀比“,但是多数还是想”比他校强“,也有些学校确实做到了不攀比,但往往结果不尽如人意,其实这就陷入了两个极端的问题。应该正确运用比的作用,如:指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本学期与上学期比,同时老师发挥周的作用,如:在空间设置上、氛围营造上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性又活跃的学习环境。

小人或是君子,且不去深论,因为人性的光辉中本就是此消彼长的。我们更愿意相信周而有比,比而从周才是致用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