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YC Demo Day,在路演日开始的一个半月前,硅谷的各类老牌VC、新VC就开始抢项目了。今年最火的项目是一家叫Tandem 的公司,针对跨境团队做团队协同软件。创始人是印度裔,据说在做这个项目之前,做过一家区块链公司。“这期最火的这个Tandem简直了。我听说红杉和A16Z在抢这个deal。据说A16Z给了8 on 40的TS。@#¥%…&*%&*&%……我们想挤个10万,但所有人都在挤10万。我还和创始人是大学同学呢,他他妈连短信现在都不回。我两周前就该和他见面聊,结果都这个时候了我连话还没说上……”某VC的senior associate 这样抱怨着。他们机构曾经在2007、2008年分别领投了LinkedIn和Facebook的后轮融资。不仅是YC demo day,不仅是红杉和A16Z,硅谷大VC公开抢项目,小VC有时候连聊都聊不上,这种情况很常见。硅谷的小VC保守说也得有上千家,很多最顶尖的项目私底下传来传去,最后都是公开的。小VC里的年轻人,好不容易和项目约上聊天的机会,结果全程半小时的会议,花10分钟了解项目,20分钟说服项目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会议结束之后,项目反过来可能还要做基金的背景调查。与此同时,像美国红杉这样的老牌VC,他们有时投早期项目反而故意不放太多,原因是担心如果后轮没有跟投、或者仅少量跟投的话,会释放给其他同行错误的信号。这就形成了大VC在硅谷和人合投、不吃完一单甚至不敢放太多,小VC投小钱还可能挤不进去的尴尬局面。之前听一个新入VC的朋友抱怨,“这份工作太tm难了”,之前她在某独角兽公司做了6年的资深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Operations的工作,你跟着把该做的做了,汇报给上级,做好就好。但做投资人,你得找到那些好项目,说服项目见你,见面的时候还得do a little dance 让对方喜欢你,然后在机构看着MD的脸色推进项目,最后还可能因为速度太慢被创始人拒绝…… Man this job is hard!”就这样,硅谷创投生态的食物链顶端永远都是知名创业者。VC、资本、钱,已经被彻底地商品化。遍地黄金的硅谷,大神无处不在,拥有成功退出经验的创始人比比皆是。这帮人穿着灰色的hoodie,开着廉价的Toyota,在旧金山SOMA地区的OnePiece附近出没。他们从来不去大规模的创业者Networking的活动,很少出席Techcrunch Disrupt这类的科技论坛,只会参加小型的朋友聚会,或者帮忙组织朋友公司举办的Hackathon。你可以有组织纪律地潜伏在这些私密活动上,或者祈祷在旧金山某个街角的咖啡厅和他们偶遇。于是,怎么在旧金山和硅谷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找到这帮顶级极客,甚至在他们还没出来创业的时候成为朋友,成为了硅谷VC们的首要难题。旧金山VC聚集地-- SoMA区South Park在某一个聚会上,听到一个大基金的合伙人说:我们在Palo Alto和San Francisco 各有一个办公室。我们有个竞争对手,在Fremont建了个办公室。Fremont!只因为那里有一些不错的saas企业?这帮人竟然如此严肃地宣战?”因为硅谷是VC真正的战场。除却抢项目不说,近两年,硅谷知名的大VC都纷纷宣布已经募了新一期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