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历史系列十八俄罗斯帝国(12)

 陆一2 2019-10-27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俄罗斯历史-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

上讲我们讲述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十五位沙皇尼古拉一世,今天我们讲述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十六位沙皇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史称尼古拉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一位皇帝(1825年12月1日—1855年3月2日在位),保罗一世的第三子。因长兄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弃皇位继承权,因此被立为俄罗斯皇帝。1825年继位时镇压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此后他加强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设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厅。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

虽然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对落后的农奴制度实施改革,但却把改革限制在不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的范围内。实施了币制改革、法典编纂事业和国有农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外继续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和梅特涅合作,镇压欧洲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1849年镇压匈牙利民族运动。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大英帝国、法国、奥斯曼帝国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并在战争结束前去世。

童年-尼古拉一世是保罗大公之子,出生后约三个半月,父亲成为俄罗斯皇帝,称保罗一世。尼古拉有两个哥哥,一个是后来当皇帝的亚历山大一世,一个是康斯坦丁。还有一个姐姐安妮。1801年保罗一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弑,亚历山大登上皇位,其时尼古拉还不满5岁。他的第一位教师是苏格兰人保姆贾妮‧莉昂小姐。1802~1803年他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法语、德语、俄语、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后来又增加神学、绘图、算术、几何、代数、物理等课程。他很早就出入剧院、化装舞会和其他宫廷娱乐场所。1809年开始学习一些更高级的课程,如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伦理学以及兵法等。在语言方面又增添了英语拉丁文和希腊文。但他只爱军事科学,后来成为一位出色的军事专家。尼古拉的教育被1812~1815年俄国的反拿破仑战争打断。1814年获准参军。此后曾在巴黎以及西欧、中欧的一些地方逗留。1815年11月4日在柏林举行的一次国宴上,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亲自宣布尼古拉与普鲁士公主夏洛蒂的婚约。1817年7月举行婚礼。1816年5~9月尼古拉漫游俄国,此后又去英格兰考察。回俄国后任工兵总监。以后几年又担任其他军职。

继位-1825年11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病逝于塔甘罗格,没有子嗣,这样在亚历山大之后的皇位,本应由二哥康斯坦丁继承。但是康斯坦丁娶了波兰的一位女公爵为妻,也就是成为门第不当的婚姻。在当时的欧洲,高等贵族的这类婚姻不被法律承认,康斯坦丁等于是为此门婚姻自动放弃了继承权,这样皇位只能由尼古拉来继承。他的大哥亚历山大一世在临终前两年起草的密诏中,将尼古拉立为皇储。但由于是秘密遗诏,许多大臣并不知道。圣彼得堡的大臣们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并拥戴康斯坦丁做皇帝,但康斯坦丁本人不愿继位,宣布将皇位让给尼古拉。尼古拉也不愿意继承皇位,反而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哥俩就这样推来推去,俄罗斯帝国从11月17日至12月14日这25天时间里,实际上处于无人统治的状态。当康斯坦丁和尼古拉二人互相推让之际,一些贵族和军队中的部分高级军官策划发动政变。政变的组织者起初计划让皇帝退位,逮捕皇帝全家,后来又把目标改为逼迫尼古拉把皇位让给康斯坦丁,强迫元老院通过组织临时政府、废除农奴制、废除贵族特权等法令。结果发动起义的军官拖延不决,迟迟没有采取果断行动,最后政变的两位主要组织者竟然拒绝参加起义。

1825年12月14日,由近卫军和海军官兵们组成的起义者队伍在枢密院广场上结成战斗队形,包围枢密院,发动了政变。圣彼得堡总督试图干涉政变,但被起义队伍驱逐,并误伤致死。刚刚继位的尼古拉一世认识到他在军队和大臣们中间的威望很低,加上不愿在登基大典这一天动用武力,使自己的威望扫地,于是就采取了怀柔政策,不断派出使臣和起义者谈判,并且迟迟没有向忠于他的近卫军骑兵部队下达镇压命令。起义者一方组织混乱,缺乏能够果断采取行动的领袖人物,尽管在一天之内有数次机会可以占领冬宫,逮捕沙皇全家,完成政变,但他们也只是像示威一样,盘踞在宫前广场上,寄希望于尼古拉一世能主动做出让步。双方就这样对峙到傍晚,局势变得紧张起来:这个政变的结局或者是尼古拉一世主动退位,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或者是出动军队,镇压起义。无论如何,这个政变不可能拖到第二天。最终尼古拉一世决定,对起义者开始镇压。尼古拉一世调来了炮兵部队,向集结在广场上的起义军开炮。在遭到沙皇近卫军炮兵的打击、骑兵的冲锋之后,起义部队四散溃逃,政变失败。夜幕降临的时候,政变的喧嚣彻底平静下来,街头上留下了上百具尸体。由于政变是在十二月份,起义者被称作'十二月党人',这次起义也就相应地被叫做'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当天有1271人死亡,起义遭到镇压后又有上百人被判刑。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吓坏了尼古拉一世。在正式登上俄罗斯帝国皇位的那一天开始,尼古拉一世就不遗余力地扼杀一切革命和变革思想。赫尔岑曾说尼古拉一世'隆重地用绞刑架开始了统治'。

施政-尼古拉一世所有政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中央集权,尽可能地把所有权力抓在自己手中。为此尼古拉一世下诏,成立皇帝个人的机要处,下设六个部门:一处负责皇帝的文件起草和收发,二处负责俄罗斯帝国司法工作,三处是秘密警察机关,拥有庞大的编制和极大的权限,三处的领导人同时也兼任内务部部长。四处负责俄罗斯的学校和慈善机关的工作,五处专门负责农民问题,六处专门负责高加索事务。尼古拉一世是君主专制的坚定维护者,尽全力铲除一切有可能危害他统治的苗头。在镇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尼古拉一世在俄罗斯境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搜捕。他无法信任贵族阶层,总是怀疑贵族和高层军官们要酝酿政变,所以他把目光转向官僚阶层,商人和自由农,希望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石。尼古拉一世开始着手解决农奴制问题,通过一系列法令减轻了农奴的负担,并小心翼翼地制定了农奴制度改革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一直没有得到实施。因为他认为“现在去触动它还是一件更加有害的事情”。1829年,尼古拉一世加冕, 宣布自己是波兰国王。此时在整个俄罗斯帝国版图内,只有波兰享有最广泛的自治。1830年至1831年间,波兰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起义,但很快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起义失败后,尼古拉一世宣布取消波兰王国的自治地位,解散了波兰议会和军队,开始在波兰境内推行俄制计量单位并用卢布取代原来的波兰货币。此外还重新对波兰进行了行政划分,波兰被分割成为几个省,统统并入俄罗斯。在内政方面,尼古拉一世除了巩固皇权以外,可以说基本毫无建树。但尽管这样,俄罗斯当时还是处在上升期,经济不断发展,1837年就建成了俄罗斯的第一条铁路。尼古拉一世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火车司机:在铁路开通的典礼上,尼古拉一世亲自登上火车,向炉子里添了几锹煤,鸣响了汽笛,将火车缓缓驶出站台。

文化-尼古拉一世在文化方面主要是采取钳制措施。尼古拉一世时期的俄罗斯,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知识分子。当时俄罗斯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于贵族家庭,受到西方进步思潮的影响,看到俄罗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急于通过改革或者革命手段来改变俄罗斯。逐渐俄罗斯知识分子分化为两大阵营:西方派和本土派。西方派以赫尔岑为代表,主张继续走彼得一世的道路,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向西方学习,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欧洲国家;而本土派以哈米亚科夫为代表,主张鉴于俄罗斯有独特的历史和宗教传统,有独特的国情和现实社会政治环境,俄罗斯必须走有别于欧洲各国的发展道路。为了更好地控制思想,防止变革思潮的蔓延,尼古拉一世任命以保守闻名的圣彼得堡科学院院长乌瓦罗夫为教育部长。乌瓦罗夫颁布了多项法令,禁止贵族子弟去西欧留学,禁止从西欧进口书籍,停止在大学给学生们讲授哲学,颁布了严厉的报刊审查法令,被世人称为'铸铁般的报刊审查制度'。后来根据这项法令,干脆禁止发表任何带有政治观点的文章。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俄罗斯更加紧了对报刊的审查。

外交-尼古拉一世在外交方面回到了以神圣同盟为外交支点的思路上,加紧了对欧洲革命运动的镇压。就在尼古拉一世时期,俄罗斯获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尼古拉一世曾应奥地利帝国的请求,向匈牙利派出10万人的军队,镇压了拉约什·科苏特领导的匈牙利争取独立的起义,从而防止了奥地利帝国的分裂。但奥地利并未因此对俄罗斯感恩戴德,在此后不久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担心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因此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尼古拉因此说自己是天下最傻的人,居然相信国家间还有道义。奥地利帝国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曾是俄罗斯可靠的盟友,现却成为敌人,关系全面破裂。直至两个帝国都在一战后解体,俄罗斯和奥地利的关系也没能缓和。俄罗斯在1806年至1812年、1828年至1829年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日渐衰落。按照俄罗斯的要求,俄罗斯皇帝成为土耳其境内所有基督教徒的保护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被迫在1830年承认希腊独立,同时给予塞尔维亚、摩尔达维亚等地广泛自治。尼古拉一世计划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彻底击败土耳其。为此他还拉拢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一起瓜分这个病人的财产。俄罗斯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引发了欧洲列强的不满和猜忌,他们担心强大的俄罗斯会对欧洲构成威胁,于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和英国的外相帕麦斯顿勾结起来,开始在政治上孤立俄罗斯。

败亡-1853年,俄土战争爆发,俄罗斯海军在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的出色指挥下,在锡诺普海战重创土耳其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853年俄土海战也是战争史上最后一次帆船战舰的大型海战。1854年,英法联军开始干涉俄土战争,派出军队支援土耳其。俄罗斯因为被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拖后腿,在技术装备方面明显落后于英法两国,因而尽管俄军官兵英勇奋战,但仍节节败退。1854年,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强攻登陆,开始围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1855年年初,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进行到关键时刻,俄罗斯帝国败局已定,不甘受辱的尼古拉一世招来长子亚历山大,无限感慨地对自己的继承人说:“为俄罗斯服务吧。我本想把最困难、最沉重的担子挑起来,把—个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绪的、幸福的王国交给你,但上帝作了另一种安排。”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斯科、基辅、华沙同时发报:“皇帝正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