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对不起我来晚了

 灵魂出窍KKK 2019-10-28

初来长沙,一心求本地朋友带路,去吃吃不太辣的菜。但是,人家似乎没放心里,执意要带我们去颇受本地人喜欢的馆子,还说:

“去吃吃看吧,跟你们北京的湘菜不一样。“

- 辉胖子 -

先来的是一家藏在巷子里的,叫“辉胖子”的地道长沙菜。

苍蝇馆子,没啥环境,门头也很质朴。来的时候不是饭点儿,但还是基本坐满了,生意蛮好。

微胖的老板娘给安排了桌子坐下,朋友立马安排好了饭菜。等他点完才发现,手写的菜单居然是用“芙蓉王”的烟盒做成的,可爱。

菜上的很快,光闻香味就让人忍不住先盛一碗饭。

不过看颜色确实跟在北京吃的湖南菜不太一样,而且主辅料明确,相信那种在辣椒堆里扒拉找主料的经历你也有所体会吧?

虽然没有先入为主的“辣”,却难得滋味十足,每一道都超级下饭!

最想说的是醋炒蛋,油煎出来的溏心蛋,醋味很重,蛋里还带着豆豉的咸香,拌饭简直高能。

还有一道菜叫脆皮肥肠,也是印象深刻。

肥肠洗的干净,事先卤过,很入味,再炸到肠衣有些焦脆上桌,蘸着微辣的酱汁,绝了👍

当然,很有本地特色的辣椒炒肉也是很对胃口。

这种肉厚的螺丝青椒炒出虎皮,跟切得薄薄的带皮猪肉一起爆炒,上桌时还带着锅气,尝一筷子,不辣,反而辣椒有点甜呢。这一下让我放下了戒备,疯狂加饭……并开始对长沙有所期待。

- 天宝兄弟 -

当晚,便打卡了另一家本地人都排队的店,叫天宝兄弟。

这家以吃口味虾和口味蛇著名,夹带一些下饭菜和湘式的小串。相比于炒菜,口味虾确实要更辣一些。

但是,这个是湖南人的本命,尤其是长沙的夜生活里,怎么能少得了这个金字招牌呢?

小龙虾去了头还剪开了壳,吃起来方便且入味,虾肉一点也不糟,都是活虾才有的弹牙,在汁里边泡一泡,暴风吸入好几只,感觉从此“胡大”是路人。

只不过对我来说确实有点辣,吃了几只就满头大汗…

顺带着讲一句,口味蛇也真的好吃,肉可以撕着吃,紧致有弹性,实在是太下酒了!

除了上面几家,还要记得去嗦碗粉。长沙人的粉,是每顿饭之间的润滑剂,也是深夜最后一杯酒之后的回魂。

几顿之后,长沙的“百菜百味”就已经深入我心了。你可以从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去揣摩真实的长沙味道和这个城市的韵味,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如果你时间有限,不妨腾出半天,甚至一天去趟超级文和友。

🌶️

“来长沙了,一定要吃一顿文和友”

这是朋友给我的另一条建议 。

文和友是长沙本地有名的小龙虾馆,营业时间从上午11点到凌晨3点之间,近5000平米,7层老楼,近100户“人家”,20余间商铺……这栋高7层的“老楼”,重新构建了长沙八十年代消失的景象,形成一个动态的市井,一个热闹的楼中社区。

不过国庆节后,这家就变成“超级文和友”了。5000平扩展成了20000平,体量更大,也更有料。

当地朋友提前有预警,超级文和友饭点儿和深夜永远都需要排队,听起来更显夸张的是,这家店在国庆节一天最多排两万桌,如果不打烊,来这里打卡的就没边儿了。有人会问,值得么?

对此,有些当地人不以为然,觉得文和友的饭菜,尤其是招牌口味虾在长沙的一众专门吃虾的店中,排不上名。但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想用自己在这儿耗上了的近一天的经历告诉你:为此排队,值!

与其说文和友是一家餐厅,不如说它是一座2万平米的老长沙博物馆。

如果你带着一丝好奇心穿进这个不起眼的门面,那么接下来你一定会跟我一样,一时目瞪口呆,一时激动不已。

这哪里是餐厅?!

周星驰的《功夫》都看过吧,这里俨然一个1:1还原的电影场景。不不不,这里不是香港的九龙城寨,而是一个80年代的长沙老城

这里复原了长沙如今已经消失了的店铺、街道、苍蝇馆子…像一场醒着的梦。

从踏上老砖修葺又刻意毁坏的台阶开始,时空凝滞的颓废感一秒将你从繁华的现代城市穿越进入80年代的老长沙,感受之真切,手心一直在冒汗。

耳边是大喇叭播放的怀旧歌曲,没有重复地一曲接一曲作为背景,音乐声音很大,奇妙的是,聊天完全不觉得吵,充满了美丽且有序的喧嚣。

走上二层和三层的楼梯,沿街各色的长沙市井小吃店,让你置身热闹哄哄的街头巷尾。

千万别觉得都是布景,每家都是真实的店铺,而且都曾是老长沙人心目中的头号小吃店,老板花了很大力气专程请过来的。

来不及逛,就被臭豆腐给馋住了脚步,索性找了张桌子。

猪油拌粉、卤鸡爪、臭干子、牛肉串、猪脚、泡菜、糖油粑粑、蒸饺……几乎把所有目力范围内的小吃都一网打尽了。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个:

- 下岗牌臭干子 -

嗜臭星人来长沙一定不会错过的小吃,比在北京吃的臭豆腐少了些许画蛇添足的香料味,多了很多豆腐本身的“香”味,而且外皮更脆,简直索命。

- 刘记糖油粑粑 -

糖油挂在炸得焦脆的糯米糍外形成一层甜甜的外壳,就算冒着舌头被烫出泡的风险也要趁热咬上一口,软糯甜香,唇齿间油香四溢,吃出幸福感。

- 猪油拌粉 -

虽然之后被朋友诟病说这不是长沙最好吃的猪油拌粉,但我还是被这碗粉给夺了魂。

油润润的,只需一些酱油和葱花调味,滋味就足够了,就着泡菜萝卜,几口就吃完了,要不是有晚上的正餐,真的能再吃两碗。

- 紫苏桃子姜 -

作为一个北方人,还真是第一次吃紫苏桃子姜这种东西,用盐腌渍过的咸咸的桃子,依然保持了脆爽的口感,紫苏和姜丝还有杨梅让桃子沾染了复合的香味,但桃子的倔强又留有一丝水果的清甜,很妙。我深以为,这种像饭后甜点一样的小吃,或下酒,或解辣,都很合适。

吃完小吃,起点很高,于是就开始盘算晚上正餐要吃点啥。在这之前,要紧事是先得消消食,没多坐便继续向前溜达了。

- 茶颜悦色 -

往上走的路上,看到了一家茶颜悦色,对于刚吃了很多小吃的我们,可以说非常贴心了,马上排一杯声声乌龙解解渴。

这个茶颜悦色也是很厉害,来过长沙的人都知道。据说有近400家店,每一家都排队,什么喜茶啊、一点点啊,都没有它受欢迎。

而且这个品牌只在长沙有,我听说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到长沙就是为了喝一杯茶颜悦色,红到让高铁票和机票都因为它而变紧俏!

当然,确实是好喝,我在长沙一连几天大概喝了不下10杯声声乌龙

乌龙茶香清雅,带着淡淡荔枝味,奶和糖的比例也刚好,一点都不腻。如果你来喝过,就懂我为啥如此上瘾了。

拿上我心爱的奶茶,上到四层,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真实的社区就活生生“摆”在眼前:老式的理发店、婚姻介绍所、录像厅、公厕、大众浴池…连收音机里都还播放着以前的新闻,阳台外面挂着衣服,隔壁叔叔家的窗户半开,厨房里炒菜的香味飘到窗外。

身临其境到极致,仿佛时光没有在这里流逝过一样。

当然,其中既有场景静态馆,也有真实提供服务的商铺,比如理发店、洗脚城、录像厅等,而且全部都不收费;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满是NPC的老社区,婚姻介绍所里老阿姨兢兢业业待岗,原坡子街布市的裁缝老奶奶更是直接居住在此!

要知道,这是一家吃小龙虾的馆子啊,稍不注意就要跟这里的老主顾们飙戏了!

登上最高层俯视楼下,代入感更加真实。

人流在脚下的街区里穿梭,此时你与这些游客一道,也是这座老城的一部分。

再看眼周围,斑驳掉皮的墙壁,老式的门窗,每一颗锈迹斑斑的钉子,碗柜上绷得松松垮垮的油腻纱网……十数万件老物件一起把被时间吞噬掉的记忆一个一个地给你挖回来。

于是,我就在这种怀旧的心情下去安排我的正餐了。

- 我们 -

吃饭之前,还在四楼有个惊喜的发现,一家叫“我们”的Whisky bar。 这样一家酒吧在这个老城里竟然一点都不显突兀,反而有点魔幻。

看了眼架子上陈列的酒,对老板的喜好和专业颇为欣赏,于是坐下来喝杯调酒开开胃。

老板根据我们的口味和心情调制了几杯鸡尾酒,莎伦想喝酸酸甜甜,得到了一杯清爽的“日本拖鞋”,是用蜜瓜利口酒调的;而我想要喝个冰冰凉凉、口味稍重的,于是有了这个“长沙冰茶”:

老板还给我们讲了这款酒背后的故事,大致是因为以前长沙闹过一场瘟疫,但是没有人愿意吃中药,于是人们就把药材夹在槟郎里,据说还风靡一时。

这个长沙冰茶就是还原那时的一种感觉,做法跟长岛冰茶很像,但是味道完全不同,带着一点点微苦但回甘的药草味,颇具老长沙的风情。

喝酒的过程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因为配酒的是碟花生瓜子,我们被要求说嗑完的瓜子皮一定要丢地上,老板说这样很市井,很放松。我想也是,在院子里聊天嗑瓜子,皮可不就随手扔地上么,非常解放天性了。

因为聊得开心,老板直接安排了他酒吧旁边的桌位给我们,所以没用排队(幸运如我)。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落座,点菜。

等待食物的心情是复杂的。

看着邻桌剥完壳的小龙虾,边看边流哈喇子,只想自己的能快一点上桌;但不管低头还是远眺,周围的一切又都是那么和谐,尤其坐在对面露台吃饭的人们,像是以前串门的邻居,亲切又让人怀念,于是又想让时间走慢一点。

菜上得迅速,依然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

最爱的是韭菜苔炒螺肉,还有回锅肉和油渣空心菜。都是些常见的家庭小炒,看似简单,却有一种勾人的味道。

湖南人善用猪油和油渣,炒素菜也是这样,一勺猪油就可以解锁绿叶菜丰腴鲜嫩的滋味。再配上一碗酱油调味的猪油拌饭,不吃多才怪。

当然,我们的饭桌上怎么能没有酒呢?

特意选了一个我中意的,配餐一流的苏格登21年,精选的欧洲雪莉橡木桶陈年,拥有清澈饱满的琥珀色泽,渐次呈现馥郁干果、香草软糖、烤橙皮、肉桂、山羊奶酪。

最主要是果味香甜,很解辣,每一口都极为舒适。

酒过三巡,除了米饭碗越摞越高,入戏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停下筷子后,顶着一颗颗滚圆的肚子,大家开始跟着大喇叭里的老歌唱了起来,从李克勤的《护花使者》,到毛阿敏的《渴望》,每一首都能勾出一段过往。进入状态的大家开始各自怀念起小时候,讲起了自己与家人、玩伴,甚至是老房子的故事……

回想一下我们之所以喜欢怀念过去,无非是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相比于那时候,现在的生活更显机械而疲惫,或许我们都需要一个放下白天生活担子的地方,好好聊聊天,好好吃顿饭。

反正当时我们就这样,一直吃吃聊聊到了深夜。在长沙。

在来长沙之前,对这个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想,尤其是对于我这个以食物是否合胃口来断城市优劣的人。

讲真,来之前我多少是带着成见的。

来了之后才发现,本地菜并不以单纯的辣味俘获人心,反而活色生香,滋味收放自如,又野又温柔。

尤其是在文和友的这个“老城”里,长沙又更鲜活也更深情了几分,颇有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