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超越自卑,先放下自我,烦恼自然会化解|掰扯掰扯自我到底是个啥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8

大家好,今天来聊聊自我。这个话题看似抽象,实则非常具体,具体到你生活的每一分钟。

一天当中,你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忘我的?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换句话说,有多少时间在想和“我”有关的事?工作、家庭、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在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有多少时间是真正的忘我?而非以无我之名。

我们每天都在说我怎样,我怎样,我怎样,无论是自卑、自信、自负,还是自傲,里面都藏着一个“我”;

它是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把它单独识别出来,从未确认到它是很多心理困扰的一个根源。

正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说,“自我是所有精神冲突的唯一来源”。

要超越自卑,先放下自我,烦恼自然会化解|掰扯掰扯自我到底是个啥

很多心理挑战、精神困扰都是源于自我的存在。所以,今天就来聊聊自我到底是个啥?

本文要点如下——

  • 从神经科学角度,什么是自我?
  • 为什么会有自我内耗?
  • 当整个社会都在强化自我,该怎么办?
  • 很多忘掉自我的方式,只是暂时逃避
  • 识别自我的存在,是第一步
  • 放下自我,不是一时之功,需要耐心和练习

以下是本期空谈的音频版——

以下是文章,全文3400字——

什么是自我?为什么会有自我内耗?

不同的书、不同的人,对自我有不同的定义。当我们用文字去描述时,永远是漏洞百出,误解丛生。但如果大家能够通过正念冥想来感受什么是自我,一定能感受得到,而且会达成一致的结论。

如果你非要问“自我”是什么?

从神经科学角度看,自我就是一群神经回路在活动,一直在活动。

给人的感觉是心理上的“我”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错觉,非常强的错觉。

而当我们经常说“我”这个字的时候,又在给大脑输入这样一个反馈——我是存在的。这在无形中强化了我的概念。

在神经科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当我们在扫描大脑图像的时候,能看到主管自我意识的神经回路一直在活动。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神经元的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氧气。而自我也是一群神经元的活动,当有一个非常强的自我存在时,我们的精神能量消耗是非常多的。

换个角度来解释,大脑的每个想法都是一个回路。当每个想法中都有一个“我”存在的时候,大脑就会迷惑,它会把很多“我”当成一个“我”。

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各种矛盾纠结就出现了。所以当大家处在一种非常强的自我模式下,焦虑,拖延,自我内耗,各种问题都来了。可能这一天你啥也没干,但仍然感觉很累。

而当我们放下自我,放下一切想法,去感受此时此刻,那是真正自由的时刻;当我们自由的时候,我们充满能量。

当整个社会都在强化自我,如何应对?

现在整个都在强化自我的概念,鼓励个人奋斗、成就和功名,社会把每个人都束缚在了一个心理上的我。这会妨碍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正的满足、快乐和平静。

比如说,我想上好大学,我想找一份好工作,我想挣很多钱。每个“我”都这么想,大家交流的时候,互相确认,哦,我是存在的。为“我”去做是对的。

正如个人主义在西方的盛行。

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唤醒了国人的自我意识,当大家为了个人利益奋斗,确实能释放一部分人的潜能,但也埋下了普遍焦虑的隐患。

乍看起来,这种做法能够利用竞争机制,鼓励每个人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推动社会发展。

但是通过竞争鼓励个人奋斗,只有少数人能够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成为所谓的“赢家”,但是大部分人怎么办?他们的潜能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换句话说,没有人尽其能。

而且在竞争机制下,极少数赢的那部分人也未必开心。他们会有很强的不安全感,担心自己会掉下来。因为他们已经深深地接受了这个逻辑,即我要比别人更成功,才能更幸福。其实,内心的幸福和别人无关。

当社会建构在放大自我这个概念的时候,矛盾重重,谁都不开心。输的人想赢,赢的人怕输。

但是,当前社会就是这么复杂,就是这么构建的。回看全球历史,人类在这个游戏里已经玩了太长时间了,很难停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回内心的幸福感?只有让心神安住,你才能该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你都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正念,要把内心世界和社会规则脱节。要在内心里面实现无我,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快乐和满足。

你仍然可以玩这个游戏,但是心里要遵循另外一套逻辑。

回到一种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

你可以继续做你的事情,但以放下自我的方式。

换句话说,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

有人会问,真的能做到吗?

能,但要修心。通过正念冥想,来观察内心,观察自我的变化。你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来消解和抑制自我。

每个人的方案可能不一样,但意识到自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沙漠中,你要为自己营造一片绿洲。

很多忘掉自我的方式,只是暂时逃避,唯一的方法是面对

在生活中,人们已经在用某种方式来忘掉自我,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放松、愉悦和平静。

比如说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是看娱乐节目,都是在寻求一种短暂的忘我。

当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的时候,“我”的那部分神经回路就暂时不活动了,所以大家会感到一种放松愉悦的状态。

再比如,有人会喝酒,通过酒精来麻痹神经系统,实际上是在麻痹用于支持自我意识的神经回路。

还有,无论在职场也罢,学习环境也罢,由于这种自我的存在,你会感到压抑。当感到压抑的时候,恰好是自我存在最明显的时候。

还有在西方社会,经常会有大的派对,聚众狂欢也是在转移注意力。

再比如,一些精神药物的使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很多年轻人使用致幻蘑菇,它会让人产生一种幻觉,但不至于成瘾。在大部分国家,致幻蘑菇是被禁止的。但是,你要看出,在这种需求背后,是人类的精神问题。

再换个角度,来说说自私。自私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利己,想要满足心理上的我。

但是这个心理上的我是一个心理活动,它变化多端,当你不断满足它的时候,会发生各种冲突和变数。

其实,自私的时候,我们并不舒服。所以有句话说得好,

无私是自私的最高形式。当你无私的时候你最舒服。

所以,当一个人无私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利于自己。对此,大家都有体会,想想你为了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烦恼?

从这些例子来看,我们人类不断在寻求瓦解自我的方式。但是以上这些方式都是短暂的、治标不治本的、有害的、逃避的方式。

真正去消解自我的方式,是去面对它,去观察你的内心,去了解这个自我在你内心中的作用。

这需要去整体上来调整内心的状况,来实现一种不反应,不判断,不执着,不介怀。换句话说,保持正念,化解自我,需要在每时每刻来做。

意识到自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自我是很顽固的,是会变形的。它会藏在各种形式中,让人难以察觉。在生活中,能够意识到哪些问题是由自我导致的,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比如说,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自我非常容易被唤起。比如,当你被批评、指责的时候,容易产生防御心理,为自己辩解或攻击对方。

再比如,当我们憎恨、埋怨一个人的时候,已经默认了自我的存在。

因为整个社会,人与人的交互是非常复杂的。当你去观察一个人的内心变化,发现TA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影响。你很难去追究不良想法和行为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想想新闻上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悲剧,他们也是不良交互的受害者。

再比如,当我们在乎别人的看法时,会很纠结很难受。

比如,你在想穿哪个衣服出去好看,实际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换上这一件,不好,再换另外一件,不好,再换另外一件,还是不好。

看似在换衣服,其实内心在经历各种冲突。

这时候,再来回味一下克里希那穆提的那句话,“自我是所有冲突的唯一来源”。

你想想看,是这个理吗?

如何放下自我?需要合适的想,更需要耐心和练习

比如,在工作场合,你要做演讲,一旦你在乎别人看法,这演讲就特别困难,你会紧张,会焦虑。

因为你带着一个很强的自我意识,你越是努着去做,你的自我能耗越大。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一位射手:在投篮的时候,会不会担心球不进,遭到队友的指责?

射手说,不会,球到手之后,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投出即可。

那一刻,没有自我和得失,完全是在当下。

你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媒介。比如你要代表公司展示一项成果,你只是一个传播的媒介,同事们一起努力的成果,通过你的大脑、声音传递出来。

你只是一个通道,信息流经你的大脑,你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处理信息,然后予以呈现。仅此而已。整个过程中,没有“我”的存在。

这需要练习,需要磨练。好比在正念冥想中,关注呼吸,刚开始肯定会走神,会有想法出现。你需要练习,通过意识训练无意识,走神会越来越少。

同样,在演讲的例子中,由于自我存在,你长期在乎别人的看法,紧张焦虑,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想要调整,需要接受当下,需要正念,需要耐心和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你慢慢会意识到,每次遇到类似场合的时候,自我又回来了,你要通过冥想,或是其它方式,让你的无意识部分来控制这些活跃的神经回路。

慢慢地,你会放下分别心,觉得这次演讲不重要,重要只是你的一种判断。

当你不再判断之后,你也不再害怕别人的判断。

你的无意识大脑,会慢慢地放下自我。

结语

觉察,是非常重要的。

感谢阅读,下期再会:)


Mindiverse创始人——

Cico,荷兰在读博士,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 。对中、英文的深度使用,和中西方现实的深度交互,帮助他觉察大脑的规律和语言的局限。近年的正念冥想练习又整合融汇其以往的积累,令其重塑心智,有所体悟,开启分享之旅。个人网站 https://


评论互动精选:

清岳中月真正无私的人心不累。

青山绿水joe 我就是自我太强烈了,所以导致我自卑。精神紧张。能有更简单更轻松的化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