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欧洲 ⑤ 意大利 · 威尼斯

 百一夫 2019-10-28
威尼斯(Venice),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人工岛屿和邻近一个人工半岛,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古都”“百岛城”“桥城”等美称。
一、走近威尼斯
二、搭乘公共汽船前往威尼斯本岛

从外海到威尼斯本岛。

三、登上威尼斯本岛
四、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世界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也是威尼斯的地标。
虽然座落在市中心,却不像其他广场那样受到交通的喧闹,这归功于威尼斯宁静的水路交通,在欧洲城市的广场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里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一七九七年法国皇帝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曾称赞其为“欧洲最美的客厅”。
从威尼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之间的小广场进入圣马可广场,小广场南侧向大运河敞开。
靠近运河有两个高高的柱子,这是威尼斯城的迎宾入口。 
一个上面是威尼斯的代表——“飞狮”。
另一个则是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圣狄奥多。
运河外对面的小岛上有一座修道院教堂,耸立着穹顶和尖塔,成为小广场的对景。它也是威尼斯的海上标志,从海外来的船远远就能看见它。
小广场东侧是建于九世纪初的总督府,十四世纪改建,中世纪罗马风格,是古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中心,内有总督官邸、议院、法院及监狱等机构。
总督府下面拱廊。
小广场西侧是威尼斯图书馆,建于十六世纪,著名建筑师珊索维诺在威尼斯留下的一个杰作。
建造时,珊索维诺选择了一个狭长的地带来修建,并采用了和总府邸一样的双层拱廊结构,只是高度上略低一些。这个使用古典式柱子的长长的拱廊,简洁悠远。
圣马可主广场和小广场是靠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塔过渡。
主广场几乎被建筑围了起来,东侧是十一世纪建造的圣马可大教堂,立面经多次改造,十五世纪才完成其华丽的面貌。
主广场北侧是三层旧市政大厦。
行政办公厅。
主广场南侧是新市政大厦,下面两层采用圣马可图书馆样式,加了三层,与旧市政大厦相配称。
主广场西侧是圣席密尼安教堂,把市政两个大厦连接起来。建筑也采用圣马可图书馆的样式,上面加有装饰雕像的女儿墙。
总督府、图书馆、新旧市政大厦和圣席密尼安教堂,都以发券为基本母题,水平划分,都有崭齐的天际线,都长长的横向展开。
广场旁的狮子。
广场旁的商圈。
每年的狂欢节时,不论男女老少都穿起上两个世纪前的服饰,戴上各种假面具,或在脸上涂着各色油彩,画着各种脸谱,一起涌进圣马可广场。
平时,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来此,聚集在圣马可广场,欣赏和瞻仰圣马可大教堂,似乎永远不会有冷场。
意大利人喜欢在广场约会亲友,把露天广场当成客厅。
五、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尔谷圣殿宗主教座堂,简称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威尼斯商人们为了将耶稣门徒圣马可运回威尼斯埋葬所建造的。它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有『黄金教堂』之称。

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守护神,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后,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

教堂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

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蓝色三角形的星空衬托着金色的飞狮,爪下扶着福音书。
因为圣马可的坐骑是飞狮,所以威尼斯的城徽用一只抱着福音书的飞狮来表现。飞狮的形象在威尼斯的建筑上随处可见,也成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造型。
教堂中间大门上方的4座青铜马(复制品,真品收藏在教堂内),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马,1204年威尼斯人从君士坦丁堡掠夺而来,虽然曾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作为战利品放在这里。
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华丽的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陆续完成于十七世纪,在拱门的上方则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绩的镶嵌画。它们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设计主题,大量使用贴金马赛克,显得金碧辉煌,非常的耀眼。
每个大门上面都有一个半圆形的贴金马赛克壁画,记述耶稣的事迹。
教堂建筑遵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屋顶是木制的,中间的是主坐圆顶。
教堂参观入口。
拐角处的雕塑。
教堂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成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

六、总督府
总督府,也译作“道奇宫”,曾是威尼斯总督的住处,也是政府机关与法院所在地。

在古时,这里是只有威尼斯贵族才可以进入的场所,现在整个宫殿作为博物馆向世人开放。在威尼斯,道奇宫似乎并不是最耳熟能详的景点,但是却是最能代表威尼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地方。

整座宫殿始建于公元814年,在最初是作为保卫城市的城堡。直到14世纪,威尼斯靠着海上商贸控制权和十字军东征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整修了宫殿。但在1577年,原有宫殿毁于一场大火,安东尼·庞特受托负责重建,便是现存的建筑。

与威尼斯岛上其他的建筑相比,宫殿有些东西合璧的风格。因为当时在威尼斯经商的阿拉伯人很多,所以带有明显的伊斯兰教建筑的影子。拱廊和里面的建筑是中世纪哥特风,但外立面白色与玫瑰色大理石相交的图案却是伊斯兰风格。

宫殿的外墙共有38根圆柱整齐排列,每根圆柱上方都有精美的雕刻及四个圆孔组成的十字形状。
顶部还有一排哥特式尖饰,诗人拜伦曾称它为“巨大而又奢华的宫殿”。
拐角处精美雕塑。
宫殿的大门位于总督府与圣马可大教堂相接之处——建于15世纪的卡尔门,大门的门楣上有威尼斯总督对圣马可之狮叩首的雕刻,这是总督就任时向圣马可的宣誓,象征着要服从共和国的利益。
带翅的雄狮惟妙惟肖。
现在里面是博物馆。
七、叹息桥
叹息桥是连结着总督府(道奇宫)及其附属监狱(威尼斯监狱)的一座巴洛克式风格的拱廊石桥,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
叹息桥建于1600年,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人世。死囚被押赴刑场时也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常常会发出叹息声,因此而得名。
叹息桥外面还有一座桥,叫湿桥,是观赏叹息桥的最好地点。
八、黄金大运河游船
威尼斯黄金大运河的形状很像一个逆形的“S”,在中世纪,这个形状代表着奇迹和神秘。
穿越黄金大运河,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莫过于乘坐“水上巴士”。
“水上巴士”是大运河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它们小巧玲珑,色彩鲜艳,不过通常也比较拥挤。
威尼斯运河有着“水上香榭丽舍”的美誉。
15世纪法国作家兼驻威尼斯大使康米尼,这样描述威尼斯大运河:世上最精美的街道,两边有最精美的房屋。
5个世纪过去了,大运河仍可以和世界最美的林荫大道相媲美。
两岸有宫殿、教堂、旅馆等宏伟建筑,有罗马式的、哥德式的和文艺复兴式的,可感受到威尼斯共和国时代的建筑风采。
坐上水上巴士在两岸古老建筑之间穿行,静赏威尼斯的灵魂之河,能最贴近的感受在水上过日子的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
还可以看到近280个贵族豪宅,以及莎士比亚在其大作《威尼斯商人》中提到过的‘水上华尔街’的里亚托桥,领略威尼斯水城风情,领略交汇的东西方文明。
九、在威尼斯四星酒店里远眺
酒店附近草地上塑像,不知是谁?
十、前往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
难得遇到一个服务区。
我这一生,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饮过很多酒,见过很多人___百一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