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京沪地区的养老机构较为成熟,所以,本文选取三家典型的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总结,一家是街道养老机构,一家是专业的养老机构,一家是福利院。前两个在北京,福利院在上海。 ▽ 京沪两地常见养老机构类型 ▽ 调研机构基本情况一览 一、北京的两家养老机构 1、月坛敬老院 由原有的招待所的两栋楼整合原本南侧的自行车库整合改造而成,各部分全部为一层平房,平面呈L型。在功能布局上,南北向建筑内安排了老人房间和入口门厅。基于原有场地限制,主体的双人房被夹在两条走道之间,为了补充其天然采光在南侧走廊添加了南向高窗采光。L 型场地的转角处为敬老院入口,通过入口花园可以方便的分别进入两部分建筑。在通过花园和南北向建筑的北侧走廊连接之外,管理人员办公室也设在两部分建筑的连接处,方便工作人员随时照看。 ▽ 工作流线示意图 ▽ 动线回路与公共空间的联系 通过功能的复合节约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敬老院的门厅、器械储藏等空间都兼用多重用途,使区区 550 平方米的建筑中的每个空间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这种空间的功能整合对于同类小型养老机构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例中的门厅就集合了老人活动、来客咨询、家人集会等多种功能,使机构正真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效提高了机构运作效率。 形成围和空间,利于工作人员视线控制 在本案的活动室和餐厅的使用中都涉及让老人围坐成圈,而工作人员位于中间的做法。这种类似幼儿园班级设计的方法在养老机构的设计中同样适用。 ▽ 围和型用餐护理 2、寿山福海国际养老服务中心 位于北京六环外,是一家专业养老机构,已完工的一期 25000 平方米建筑共分前后两院,前院及活动区里面设置书画室、健身房、台球厅,多功能厅和容纳 100 余人的餐厅,院落中庭形式是一带有天棚的 2000 平米的类似温室的 ▽ 护理区工作流线示意
▽ 护理站位置造成工作量不公示意
由于福利院位于上海市闹市的徐汇区,距离繁华的商业区仅一步之遥,周边地铁、公交发达。建筑为一栋高七层的大楼,底层有一供入住老人使用的小花园。大楼的第一层是老人餐厅和公共生活设施,第二层收住全瘫痪老人,称医疗专护区,第三、四、五层是普通的生活护理区,都为 4 人房。六、七层为公寓型生活护理区,都为 2 人房。每间房里有彩电、医用呼叫器、空调、电话等设备,每层楼面有男、女浴室、污洗室和小型活动室。院内有医务室、康复室、会议室、多功能活动室,大楼内设有电梯。 ▽ 工作流线示意 在本福利院中,老人的房间中设有卫生间,但不包括沐浴设备,老人都到走廊北侧的公共浴室洗澡,虽然目前设计的趋势仍是认为入户的浴室档次较高,但对需要沐浴护理的老人来说,公共浴室宽敞的空间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多方 三、三家养老机构对比研究 ▽ 各机构护理人员配比与护理单元形式比较 员工配比与护理单元动线比较: 1)在对三家机构的标准层平面进行护理活动的距离系数计算后可以得出其动线最为合理的是徐汇区社会福利院的单廊平面,这主要是由于其护理站位置到每间卧室较为平均,而走廊也不过长。 2)月坛街道敬老院的回形平面,因为其护理站位于平面一侧,故到各个卧室的平均距离不特别低,但是其回路的特性对于清洁人员等其他员工来说是非常便利的,也应给予考虑。 3)寿山福海的鱼刺形平面虽然将护理站置于平面的中部,但由于各条走廊太长,其距离系数非常的高,从数字上解释,其工作人员的行走距离带来的效率不及徐汇区福利院的一半。因此这种布局模式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在必须使用时,则应注意单边避免走廊过深,或通过将平行的各排建筑的另一侧也连通,形成回廊,以节约巡视距离。 可见,合理的动线设计大大方便护理人数及时查房和护理,可以延伸护理人员的有效服务范围。 来源:摘自《高效运营的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硕士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