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V观点】我是如何从吼妈变成柔妈的?

 苏糖糖99 2019-10-28
以下就是正文喽,欢迎大家阅读和讨论哦,非常感谢此次投稿的家长@寸草报晖 寸草报晖,家庭教育板块的活跃用户,这篇文章分享了如何高效耐心地陪孩子写作业,最终提高孩子的成绩,孩子也一路保送进了北大的历程。

小编友情提示:全文约6500字,阅读时间5.5min

最近,家长圈时髦一个新词:“深夜吼妈”,陪读的妈妈伤不起。盯孩子写作业的妈妈,绝对是地球新物种,一分钟前还深情款款,一分钟后河东狮吼;一分钟前还摸摸抱抱,一分钟后拳头痒痒。
真是太有切身体会了,因为娃一年级的时候我曾经也是一个“吼妈”,虽然没有朋友圈里 吼妈们 那样精彩纷呈,不过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确实是从淑女型分分钟切换过泼妇型,每晚都是精神分裂,都要精神崩溃,娃哭大人怒,一家子不得安宁。
不过我痛定思痛,及时止损了,从娃二年级起改观,三年级以后彻底改变,再也没有当过吼妈。从此,母慈儿孝,家庭安宁。更重要的是,娃的成绩一路上升,能力慢慢展现,小升初考入人大附中,后高考保送到北大。我也在这过程中收获颇多,和娃一起成长。
到底是从那件事开始触动我的,现在已经想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几件事加在一起吧。
首先是有一次,写生字,用铅笔写生字,娃是左撇子,一边写一边左手掌跟着摩擦过来,生字格就显的不干净,娃又是个强迫症,非要拿橡皮擦这些生字的边边角角,这一擦十分钟过去了,中间看见一个字大小不一样又擦了再写,写了再擦,我坐旁边还等着生字签字,等着给他出口算。烦躁的火苗,随着橡皮擦一下子一下子蹭蹭的冒,终于量变到质变爆发出来,再也忍耐不住,一把拉开孩子,怒吼“擦什么擦,口算做不做了,弹琴弹不弹了,还睡不睡觉……”娃大哭,娃爹加入阵营,一边安慰娃,一边吼叫我,爷爷奶奶在旁边急的团团转,想说又不知该说啥,大概也不敢说啥。那晚,孩子快十点才完成这些作业,是带着泪珠躺下的,半天睡不着,怯生生的叫妈妈,等我过去又假装闭上眼睛。结果我翻来覆去半晚上没睡,到底为啥要这样,真的是要“一孕傻三年,一娃疯十年”吗?这让我狠狠的思考了一次,到底带娃图的是什么。
第二件事是工作场景中的迁移。大约也是因为心思都用在娃身上了,工作上出了差错,本来按计划的实验没完成,耽误了生产,同事抱怨还好,领导劈头盖脸来一顿:“这活儿你是怎么干的?进度进度拖了,数据数据出错”,就差说“还想不想干了,能不能干了”。我也是个工作中要强的人,饶是理亏还想辩三分,“这么多实验,谁能一下子做完,谁没有出错的时候?”,哭哭啼啼的午饭也顾不上吃,赶实验算数据改报告。委屈吗?郁闷吗?生气吗?都有。领导吼我有啥用,你自己来做啊,别人去做啊,最不济找个帮手帮我多好,我当时真就这么想的。这让我带入娃的角度思考了一下,吼一嗓子图个痛快,被吼的人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干活?吼人真的有用么?
还有一件小事,带娃弹琴,娃在老师那里还不错,老师说挺乖的,你一说问题他就懂,这么小的孩子耐心就是弹三遍,别五遍十遍的弹,能好好弹三遍就不错了,五遍就太了不得了。老师贴个小贴画,娃开心的不得了。这让我觉得方法上很重要。
最后,就是娃爹的一剂猛药,一次怒吼时,他拉出来我说“你怎么比娃还不懂事?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子特别丑,去照照镜子。能不能温柔一些。”气的我呀,一边甩他一边连他也吼上,不过还真去照了一下镜子,镜子中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真的是我吗?是我想要的样子么?这让我再一次反思,我一对父母孝顺、对朋友真诚、和丈夫相爱,在他人面前也装模作样像个人,为啥在孩子面前就像鬼一样?吼娃真的好吗?难道除了吼,再没有招了?
大约是这几件事情集中爆发吧,吼娃过后的歉疚,娃爹的苦心经营,让我不断反思。进而逐渐起了心思,决心改变形象,不吼不叫不打骂,温柔体贴帮孩子。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事实上,从你决定改变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变了。从你改变的那一刻起,孩子就跟着你一起改变了。
改变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心态是要调整的,慢慢调整的。我大约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远离吼娃圈子 我吼娃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交流,没有QQ群微信群,没有论坛,主要是和单位有娃的同事交流,学习经验。娃妈们在一起聊带娃,就看谁带节奏。一个娃妈说孩子要吼,其它人都说对对对,相互交流吼的经验、心得。我受一个非常尊敬的长辈的指点,她说“你多和孩子大一点的人交流,站的远点看问题”。言外之意,吼娃这件事已经进入我的潜意识,再被外界(其它也吼娃的同事)共鸣,加上社会浮躁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娃好,陷入了不良的心理状态。
越和吼娃的人交流的多,就在吼娃的路上越深陷一步。虽然大家在一起交流,吐槽,能释放一些情绪,找到共鸣,但仅仅是吐槽的话,于事无补,反倒越来越多的吐槽,学了更多的吼娃经验。或者越共鸣越觉得心安理得。
意识到这一点,我慢慢有意识的避免这种小圈子,躲避话题。
后来,同事小圈子由另外的话题带节奏,工作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姐姐,孩子考上了人大,经常以过了人的身份给我们讲讲怎么带孩子。这一段对我,还有其它同事,影响很大。原来真有人带孩子是气定神闲,是平心静气,是用心,是耐心,是有技巧有方法的。说来也怪,如果想法转变了,行为真的是跟着转变了。
克制情绪 不管认识提高多少,人总是感性的,行为总是情绪的产物。我总是难免时时冲动,难免怒火中烧。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书籍,结合工作中的经验,自己给自己出了几个主意。 具体的来说,就是三招,连环使用。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想生气的时候,第一深呼吸,立即躲开现场;第二,这几个问题迅速的想一遍,想通了再进入现场,想不通换娃爹进入现场;第三,想不通的时候,躲避现场,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吃东西、看小说(几乎不看电视),楼下散步看看猫猫狗狗(那时候小区里流浪猫很多,遛狗的更多),逗逗别家婴儿车里的小娃娃,这几件事都是我慢慢摸索出来的,心情平复较快。
想那几个问题呢?很像现在吼妈们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不过我是问自己几个问题。
1)娃做的不好,你在他那么大的时候,比他好?比他厉害来着?不比他好,你生气个啥;比他好,还不是我爹妈不管我,没觉得我不好
2)娃容易吗?才几岁,玩不能玩,每天晚上写作业。写了生字算口算,算完口算背单词,背完单词弹钢琴,娃容易吗?换作我,我接受么?
3)结果为重,结果为重。生气有用吗,娃是听你的了还是怕你了?没听你的没怕你,还哭哭啼啼鸡飞狗跳,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何必呢,何必呢?
4)娃不会,娃磨蹭,有没有办法,让他会,让他快?
5)想想领导吼你时的感觉,想想老公说你丑的语气,偷偷看一眼公公婆婆哀怨的眼神。
总之,换位思考,站在娃的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一回,自己又比孩子强多少,工作上是出人头地了还是年年优秀第一了?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组合下来,一般我就怂了,心态就能正常很多,情绪也不那么夸张。加上心疼牌、理智牌,几乎能重回笑脸,耐心加倍,端一盘水果笑眯眯的坐娃普遍了。
我当时还写过纸条,“冷静,克制,理智,耐心,方法”这十个字,贴在我的陪读书桌上(就是娃书桌侧面的一张小桌子),醒目的随时提醒我。还和娃爹协议过,请娃爹监督、鼓励、支持。这两招都挺管用的。
当然,娃爹也很给力,经常会说“老婆你去刷碗,我陪娃写作业”,至今我也没想清楚,到底是他真想陪娃写作业,还是不想刷碗。不过,每当我偏激的时候,他总是能耐心的安抚娃,偏护娃,把我推出去洗碗,确实也平息了不少我的宇宙小火苗。
修炼久了,情绪从不可控到可控,慢慢就觉得情绪从魔鬼变成了天使。天天情绪,娃又怕又抵触;偶尔情绪一下,娃还挺当真,容易听进去,见效,有时候还反过来安慰你。
(由于篇幅有限,下一篇还会分享如何用帮助替代吼叫的具体案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