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冻死也不后退的战士,留下一首绝笔诗,泪奔!

 王三英 2019-10-28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场战役因为过于残酷而成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一直以来被善意地回避,它就是长津湖战役。1950年冬天,我志愿军20军、27军和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狭路相逢,在长津湖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决战。
当年,刚从解放战争硝烟中走出的志愿军官兵们临危受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冬里,志愿军穿着单衣单裤、吃着干硬的炒面和冰冷的雪,拿着简陋的武器装备,在长津湖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激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50年11月下旬的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外,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这就是载入军史的“冰雕连”!
“冰雕连”按时埋伏在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但当战斗命令下达后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冲锋,全部被冻死在露天掩体里,有的战士脚上鞋都没有,但没有一人临阵脱逃,他们死死地铆在阵地上,枪口一致朝着美军途经的方向,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枪托上掰不开。这一幕幕让美军军官里茨伯格肃然起敬,他对着这些值得尊敬的对手——中国军人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但他疑惑这些士兵为什么宁愿冻死也不放弃自己的阵地呢?或许177团6连战士宋阿毛的一首绝笔诗可以解答他的疑惑: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而此战出现了我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冻伤减员现象,冻伤3万余人,冻死4000余人,减员4万多人。1952年,第九兵团回国,司令员宋时轮朝着长津湖方向弯腰鞠躬,泪流满面,让人动容!
正是因为英雄们在战场上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才让今天的我们远离战争,然而总有一些人故作惊人语,比如烈火中的邱少云超过人类极限是有夸张成分的;冰雕连的官兵在零下40度的环境里一动不动也是存疑的;殊不知我们的先辈就是有着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他们不能退一步、错一步,因为他们的背后是祖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