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战争中的地理咽喉, 黄河经此转弯, 据此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江山携手 2019-10-28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战争表明,地理位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往往可以依靠自然条件以少胜多,或者可以出奇制胜事半功倍,所以,中国历史上古代很多战争的双方都喜欢占据有利地形,也有了兵家必争之地这么一说。
位于关中地区的函谷关,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军事要塞。函谷关是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黄河经此地转弯继续向东而去,南北皆有大山夹河而立,绵延几十公里。古代军队多以此天然险阻阻挡外敌,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经历史变迁,也被称为潼关。
公元前318年,战国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大军一路畅通,可来到函谷关后却久攻不下,等联军疲乏劳累之后秦军乘势反攻,一举打败五国联军。到了公元241年,历史再一次上演,五国联军面对函谷关同样一筹莫展。到了项羽刘邦年代,刘邦西伐关中,来到函谷关前感叹天堑,遂决定改道而行。三国时代,曹操率军进攻镇守潼关的马超,仍然是同一结局,不得不改道取关中。
到了东西魏对峙期间,东魏高欢派十万大军攻取潼关,镇守潼关的西魏大将宇文泰以少于对手的兵力剧潼关大败敌方,高欢苦战无果后只得撤兵而去。
隋朝末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占据关中后就派遣了李建成扼守潼关。有了这道天然屏障,李渊政权就有了安稳的革命根据地,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连败大唐多位将领,占据多个城池。眼看就要打到长安,唐将高仙芝以重兵占据潼关,面对这道地理天然险阻,安禄山的骑兵任再所向披靡也无用,多次进攻而始终无法攻克,长安也确保了安然无忧。可惜后来唐玄宗盲目求胜而胡乱指挥,竟下令潼关将领主动出关找敌人决斗,结果叛军勇猛无比,轻松打败潼关守军后长驱直入入驻长安,唐玄宗被迫往蜀地逃去。
从古代的战争中可以看出,潼关的确是地理位置上的重要屏障,是关中和中原的咽喉所在。占据此地可以确保建立在关中之皇城的稳定,而关中地区又是历来天子建都最多的地方,因此潼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军事要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