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姬何太息

 棋中王 2019-10-28

泰姬陵 韩加君 摄

沈仲亮

    当沉沉暮霭斜映上皓白的圆形穹顶,月光裹着清冷的云,攀上高耸的塔尖,曾有一位近乎失明、身陷囹圄的老人,借着一块水晶石的折射,凄然凝望不远处爱人陵墓的倒影。

    这是古印度莫卧儿皇帝沙贾汗,曾权倾一时的帝王。为纪念不幸过世的爱妃泰姬·玛哈尔,他举倾国之力,修建了这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然而,未及与爱人合葬,便遭遇阴谋背叛,被囚禁于他所。卸下王冠与权杖,所谓帝王,也不过是一位无力的老人。

    都说泰姬陵象征永恒的爱情,但漫步于陵前水道,凝望水中从17世纪波动至今的优美倒影,仿佛听见泰姬的一声叹息。虽然权力造就了泰姬陵,但让爱情永恒的,岂会是变幻莫测的权力?唯有让时间把个体的情感沉淀成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爱情才能超越私情的局限,得到永久的纪念。

    是文化,让爱情永恒,也让景致更动人。1983年,泰姬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更巩固了其作为印度文化象征的地位。

    泰姬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部,主体由白色大理石构成,陵墓是白色大理石建成的,高塔是白色大理石的,地砖也是用白色大理石铺就的,走在上面不敢发出声响。一切显得圣洁静穆。走近一看,其上又有纷繁绵密的美丽花纹与图案,镶嵌了色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宝石。建筑整体结构对称、富有韵律,气势宏伟又庄严肃穆。

    一天之中,随着时间推移光线变化,映射在建筑主体上的色彩也随之变幻,从早晨灿烂的金,到正午耀眼的白,再到夕阳西下时姹紫嫣红的渐变,仿佛在与日月轮回同频共振。

    面对这座宛若艺术珍品的陵墓建筑,几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倾倒,泰戈尔、马克·吐温等名家都曾在作品中称赞过它。季羡林先生曾写过:“多少年来,我看过无数的泰姬陵的照片和绘画;但是却没有看到有任何一幅真正照出、画出泰姬陵的气势来的。”这是一位东方文化大儒的仰慕和致敬。

    除了外在的美,泰姬陵更体现了文化融合的魅力。虽然泰姬陵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但它其实内含着多种文化元素。泰姬是一位来自波斯的少女。在泰姬陵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印度自身的建筑师外,还有来自法国、威尼斯等多个地方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等参与其中,建筑上镶嵌的宝石则有来自中国的宝石、水晶、玉和绿宝石,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阿拉伯的珊瑚等。

    正是这些来自不同文化的要素,共同构成了泰姬陵的美。这也充分体现了印度文化中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包容和多元是印度文化重要的特征,与中国类似,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印度的发展正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延绵不绝的。泰姬陵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一部分,能唤醒人们对文明交流、交融的文化记忆,在外观之美给人以惊艳的同时,带来更深沉的思考。

    若沉浸在这种思考中,人们还会发现,泰姬陵之所以让人向往,还在于它是印度文明命运波折的历史见证。像所有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遗迹一样,国家命运的每一次转折,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在它们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印度沦为英帝国殖民地期间,泰姬陵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不仅陵墓中镶嵌的各种宝石被随意从墙壁上敲凿下来,而且曾被改造成娱乐舞厅、餐厅等,甚至差点被拆掉拍卖。可以说,这里承载着印度屈辱的历史,就像让几代中国人意难平的圆明园。之后,印度发展经济过程中一度对文物保护重视不够,泰姬陵曾经遭受周边炼油厂的污染。发展旅游经济后,过多的游客涌入,也曾给这座珍贵的文物带来难以承受的负荷。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印度对泰姬陵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比如去年年初,印度政府出台政策,开始限制每天本地游客的数量。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称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泪珠”,说的或许不仅仅是爱情,也是它与这片土地一起经历的沧桑。

    虽然人们对泰姬这位绝色女子知之甚少,她那苦涩的爱情也早已随风而逝,但她的名字化作文化的符号,在亘古的星空下,总有明月清风应和着她的寂寞,代代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