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学习任务群解析

 九乾 2019-10-28

  摘要: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大亮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抓手。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具有目标性与任务性、真实性与情境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课程分为必修(8学分)、选择性必修(6学分)、选修(任选)三类课程,包含18个学习任务群,分属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领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的解析十分重要。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语文教学

  课程内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占比很高,可以说它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主体部分。学习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共58页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有30页提到学习任务群,有22整页具体阐述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可见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分量之重。“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注重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培养核心素养,符合汉语言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有利于促进语文学习回归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在研究学习任务群的体系建构与意义之前,首先要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有明确界定。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义和特点,有利于深入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更好的分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体系建构和意义。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定义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2]具体阐释,首先,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一个“群”字,指语文学习任务群由若干个学习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的学习内容既独立又相关,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意统筹安排各项目,又要突出各项目的学习重点。其次,每个或每几个学习项目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不是盲目的进行教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任务导向,要求师生要明确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就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另外,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来积累言语经验,发展言语能力。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本次“高中语文新课标”修订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它超越以往单篇课文的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强调语文学习的任务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力求改变传统的语文“少慢差费”现象,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功能。

1.目标性与任务性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分为三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课程目标是2003年课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但对课程内容几乎没有阐述。笔者认为,200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课程内容的缺席导致其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所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做了很大的改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只占2页,增加了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尤其是有关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成为“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主体部分,形成了现在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为辅、课程内容为主的结构,突出了课程内容(即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使其不仅具有目标性,还具有任务性的特点。

2.真实性与情境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时,要注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加强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在创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情境时要注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3]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营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综合性与实践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具有开放性、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如主题式阅读、研究性阅读,思辨性阅读等,来打破学科间壁垒,连接语文与生活,融汇听说读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完整的人。同时,还要适当举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话题,敏捷应对,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高中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体系建构

 在以往的课标中,并没有“学习任务群”这个名词,它作为“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内容,虽首次提出,但所占分量之重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因此,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进行解析,明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与学分,分析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领域,研究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困境,引领语文语文课程改革走进新时代很有必要。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与学分

 “高中语文新课标”设置了18 个学习任务群,其中3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开设2个学期。其中必修共设8学分,包含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共设6学分,包含6个学习任务群,;选修共设12学分,包括6个学习任务群,学生自由选择。

(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领域

   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最为突出的两个词,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是培养途径,二者之间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因此,笔者根据每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将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归入核心素养的四大领域(如表1所示)。

表1  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归类

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学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文化传承与理解

“当代文化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语文新课标”问世不久,课标中虽然明确了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大概的学习内容,给出了教学提示,但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进一步分析与阐述尚少,大部分教师读了“高中语文新课标”仍然毫无头绪。因此,笔者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索,希望给广大新教师提供一点新思考。18 个学习任务群组成一个横向联系、纵向递进的课程系统,有的独立于某一类课程中,有的则贯穿必修、选修、选择性必修;有的必须单独成为一个专题,有的则可以以同一主题拼合相关内容。[5]语文课程将按照这些学习任务和相关的目标进行教学、评价、设计并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各任务群所占课时及其建议,如表2。

表2  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课程种类

学习任务群

课时

建议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

18

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重点引导建构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

当代文化参与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

9

在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

9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不设学分,渗透在其他任务群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各1学分)

自行安排

贯穿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或集中安排,或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45

写作次数不少于8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7

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不少于3次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8

注重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日常生活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36

重在培养民族审美趣味,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9

重在了解革命文化,培育革命精神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9

重在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18

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18

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36

重在训练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分析、综合能力,建议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中华传统文化研讨

36

旨在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建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36

旨在加深对革命传统的认识,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建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36

旨在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鉴赏能力,建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跨文化专题研讨

36

旨在培养开放性心态和批判性思维,建议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36

学术著作选读22课时,学术专题研讨8课时,学术小论文写作6课时

 三类课程中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必修重在夯实基础、选择性必修重在拓宽广度、选修重在加大深度,因此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时要注意根据各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统筹安排。必修的7个学习任务群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重点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的阅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创作能力。选择性必修应关注学生语文学习“面”的广度,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能力、独立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文本的能力、语言实践中的逻辑推理能力等。选修应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内容“点”的深度,包括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对语言运用现象和规律的探究、个性化理解经典作家作品及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一大亮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它是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而进行的一种创造,让许多深感传统语文教学弊病丛生但又无力改变的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非凡意义。

  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整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将以前的学习目标、内容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实现学科内的整体联动,由此引发学习的情境、内容、方法、资源以及评价等要素在基于学习任务达成目的下的应然整合。[6]它有利于整合诸多语文要素、打破学科间壁垒,实现相邻或相近课程的整合,促进群文阅读、专题性学习、模块教学等教学策略的完善。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群”为课程内容的高中语文教学,将改变传统的因循守旧的教学习惯和唯技术至上的教学观念,积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本性,提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师大量讲解分析学生被动吸收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协作组在20169月提出,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由此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文化基础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指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指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而归属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领域的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则是奠定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基础,语文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2][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7.

[5]王宁.引领语文课程改革走进新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8-03-07(9).

[6]陈旭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33-3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大学)

发表于《学语文》2019年第二期 首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