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浅谈

 九乾 2019-10-28

众所周知,新学期伊始,中小学语文课程将迎来部编版教材。我们看到,各大网站和公众号均有对语文新教材的解读与讨论,也有IB教育者将其同国际教育理念和内容作了比较分析,这都使我获益良多。下面,我就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五·四学制)的设计与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与看法,有不当之处还请诸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想起我刚参加工作时,拿到教材以后便着手于单篇课文的准备,忽略了专题结构和内容体系。后来,随着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我才慢慢意识到,刚拿到教材,我们不必急于备课,而要首先树立一种全局观,做到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体例,内容编排,知识体系以及所融入的核心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常参阅课程标准,不能忽略其借鉴意义。只有在全局基础之上,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意义。

关于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经过统计,我们发现,课文的数量减少了约百分之二十。但实际上,课外阅读、名著导读与写作的分量却显著增加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内外给予学生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与积累。比如,在讲到单篇文章时,能引申并拓展相关体裁或题材的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记得我之前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便将龙应台的《目送》(节选)作为课外拓展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体会感情,理解父母。IGCSE中文教材中,也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了一处做了文学性的比较。由此看来,体制内语文教学和国际课程语文教学是可以彼此融合,互鉴互利的。我们老师只有将自己的视野打开,在教学中基于课本但不被其局囿,学生才能被更好地鼓舞与带动。

课外阅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名著阅读,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名著导读”专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某一种读书方法。比如: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制作思维导图等。与此同时,“名著导读”中也节选了整本书中的经典片段,并推荐了与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作品,要求学生能做到自主阅读,语文课堂也因此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形成“课内教读——学生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机制。可以说,语文教学与学习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能将阅读发展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学会合适的艺术技巧,写作便能灵活自如。部编版的写作部分自成系列,编者根据每一单元的文章结构和内容特点,相应地提出写作要求,并给予方法提示。只是,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写作素材比较单薄,有关“写作系列”也缺少一些逻辑性与层次感,这让人感到颇为遗憾。但这也给予我们老师更多发挥的空间,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和练笔,我也期待在写作教学上能有新的突破。

除课外阅读、名著导读以及写作的分量增加以外,传统诗文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且体裁多样,包含民歌、绝句、律诗、词曲、诸子散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等。新教材非常强调古诗文的诵读,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和诗以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帮助学生懂得更好地鉴赏古典文学作品。所谓“和诗以歌”,《经典咏流传》这一央视大型文化音乐节目便是很好的典范,它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有机结合,而我们在课堂中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让经典随歌声流动起来。

回到课文本身,我们发现其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三段式”,包括课前预习、课文文本以及课后练习。预习部分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调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鼓励学生通过已有的认知自主预习课文;二是点出本篇文章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能关注到文章的重点。

例如:《草原》(老舍)的预习:

你有没有去草原游玩的经历?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跟大家描述一下你对草原的印象。

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留意那些能够生动传神地再现草原风光的优美语句。

这篇文章预习的第一部分是调动学生有关草原的既有经验,第二部分则重点指向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及语言描写,这些提示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课后练习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包含“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对文章语言、人物以及主题内容的探究,后者则会推荐题材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例如:《表里的生物》(冯至):

思考探究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父亲为什么不许“我”动他的表。

本文对“我”心理的描写曲折有致,趣味盎然。结合加点词语,品味下列句子。

这两题一个是关于文本人物和主题的理解,一个则关注到文本的语言特色。

积累拓展

作者写有三篇“向儿童说我童年的故事”的短文,本文是其中之一。课外阅读另两篇文章《彩色的鸟》《猫儿眼》,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文章,它们有什么独特之处。

这一部分不仅关照到课外阅读,而且能通过相关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理解便是将当下的体验与既有经验相互印证,进而不断深化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关乎语言、审美、文化与思维的,新教材的选篇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这些不同的方面,我们老师也要关注到不同课文的侧重点,学会将教材中的各个单元有机联系起来。事实上,有些课文在选择时进行了删减,甚至是内容的改动,为什么编者要这样做?我们不妨找到原文,进行比对,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甚至是不当之处。我也希望未来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能发现更多有探究意义的内容与诸位老师分享。同时,也期待老师们建言献策,共同学习与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