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人在用这个标准取石头?

 穿越四季的风 2019-10-29

''这是长江石里的稀有石种,非常难得!''

''这种石头硬度那么大,能形成这样的造型,太不容易了!''

''乌江石里能出现这样的图纹,真是难得一见!''

……

类似上面这样的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无论是商家在推介石头时,还是评委在点评石头时,抑或是藏家或专家在赏析石头时,都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娓娓道来。似乎石头形成之难易已成为人们评价一方石头的优劣和取舍一方石头的重要标准,有时候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标准。难能可贵,越难能则越可贵,这理好像完全没毛病。然而,当人们在盯着''难能''这一背景时,却往往忽略了赏石的本质。

有多少人在用这个标准取石头?

赏石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项审美活动。因此,石头的取舍是要围绕着审美这个核心来进行的。换句话说,一方石头值不值得赏玩或收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而不是形成难度。正如才艺选秀节目一样,一个选手能否晋级是要看其才艺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听其凄惨的身世和动人的苦难。否则,就是一种舍本逐末。

有多少人在用这个标准取石头?

然而,在当今石界,这种忽略审美、趋于难得的舍本逐末现象却并不少见。比如,很多石友所热衷的四大美女、十二生肖,部分石友所狂热的一百单八将、五百罗汉,个别石友所潜心的《清明上河图》等等,难得程度毋庸置疑,然则美观度却不敢恭维,不是生拼硬凑,就是牵强附会。

有多少人在用这个标准取石头?

人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每块石头也自有其难得不易之处。因此,不应将''难得''作为石头取舍的依据,不应以恻隐之心取代审美之心。赏石,还是应以赏心悦目之趣为要,切不可被其旁支末节所干扰和吸引。

有多少人在用这个标准取石头?

图片:三一老师,仅供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