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修悟搏 2019-10-29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文丨舞雩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白居易《放言五首》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这首诗影响巨大,似乎一语道尽了后人对王莽的评价,让他坐实了犯上作乱,篡位窃国的罪名。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不过对于今人而言,王莽造不造反没什么人在乎,反倒是他的那些古怪的改革行径让这位新朝的“始皇帝”坐稳了历史名人中的一大流量。

毕竟,穿越者的噱头确实唬人。

/穿越者的狂欢

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者”呢?

因为他在位期间颁布的政策跟现代的制度设计太接近了,简直就是70年代中国计划经济的翻版。

因而胡适称其为“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

他的措施可以大略分为五点:施行平均主义政策、设计计划经济框架、建立国家银行、崇尚人权独立、推崇科技进步。

新朝时期,每家每户只允许留下自家用的100亩土地(大户),剩下的收归国有,由国家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制度有别于之前的“井田制”,故被称为“王田制”。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铁、盐、酒等商品一律由国家专营,不允许民间任何资本掺杂涉及,自然资源也被收为国家,私人开采需要征税及办理营业执照。

而在市场经济这块,王莽设立了类似于今天“物价局”之类的部门,专门用来稳定市场价格的波动。

另外王莽政府还禁止民间借贷,国家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来处理借贷问题,有农商借贷需求的人可以向国家借款,利息仅为利润的十分之一,遇到祭祀和丧事的借款,甚至不收利息。

这又杜绝了民间的高利贷活动,促进了社会稳定。

而和现代进步社会最相近的一点便是,王莽是一个崇尚人人平等,人权至上的道德楷模。

为此,他一纸限令就把奴隶制废除了,从根本上杜绝了奴隶的买卖。

要知道,美国19世纪为了废除奴隶制花掉了多少心血,打了多少场战争,才得以成功,更遑论是公元之初那种落后的封建国度了。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不仅如此,在已经施行罢黜百家的大环境背景下,身为儒门弟子的王莽居然还鼓励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

据历史所载,王莽执政期间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譬如,他喜欢解剖人体,再譬如在他支持下发明了一个飞翔器,据说还能飞行数百步。

可以说,用今天的眼光看待王莽改制,我们真的要由衷喟叹这位“穿越者”的确是针砭时弊,知道封建制度的局限性,对症下药。

但有句话说得好,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封建文明与近现代文明的跨度何止千年?

王莽这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的举措,不仅不符合贵族世家的利益,对底层百姓的冲击也足够猛烈。

他像极了一个满腔热血的20世纪进步青年,空有理想抱负,却不能结合时政,徐徐图之,最后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也就不难理解。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不过,最初的王莽,其实并非这样,他曾经距离周公那样的圣人,只有一步之遥。

/青云直上的仕途

王莽出生在地位显赫的外戚家族,他的姑母王政君是西汉第11位皇帝汉元帝刘奭的正宫皇后。

汉元帝病逝后,汉成帝刘骜继位,此时太后王政君把持着朝政,为了维护家族利益,王政君竭力扶持自己的兄弟,以致朝廷中遍布王氏外戚的成员。

由于王莽年幼丧父,所以他这一支在王氏家族里的地位并不高。

这也养成了王莽谦逊宽厚的本性。

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像他那些堂表兄弟纵情声色犬马,而是受教于名师大儒,勤学上进,知书达礼,待人谦善。

外则广结贤能之士,内则服侍母亲寡嫂,下则抚育兄长遗子,上则侍奉诸位叔伯。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青年时期的王莽,哪怕再苛责的人想必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在汉朝这个以孝治天下的大环境下,就更显得品行良善,人见人夸。

王莽23岁的时候,伯父王凤(时任大司马一职)病重,前者几个月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端屎端尿,令王凤内心感动,所以王凤临终前将王莽托付给太后王政君,王莽随后获封黄门郎。

黄门郎是什么职务呢?秦汉时期皇宫的宫门是用黄色的油漆上色的,黄门郎就等于是皇宫里传达室的大爷。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职务,这是能跟皇帝接触的职位,领导能直接观察到你的工作表现的。

所以永始元年,汉成帝下召册封王莽为新都侯,封地在南阳郡新野的都乡,食邑1500户,这一年,他29岁。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受封后的他仍然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在朝野中享有很好的声望,不少大臣也纷纷上书赞扬王莽,一时间王莽誉满天下,几乎成为当时的道德楷模。

之后王莽的仕途只能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他只用了九年的时间,就先后升迁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再后来就接管了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

38岁那年,他已跃居几位本家叔伯之上,进入了朝廷政权的核心,大权在握,名声斐然。

不过也便是这个当口,汉成帝逝世于赵氏姐妹(赵飞燕和赵合德)的温柔乡中。

新帝继位,旧臣何去何从,他的仕途被重新打上了问号。

/儒家框架下的完人

众所周知,沉迷女色的成帝生前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皇族的一位子弟刘欣继位,他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断袖之癖”主人公——汉哀帝。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汉哀帝不喜欢王莽,或者说极其厌恶,因为王莽不给他面子。

有一次宫廷宴会,汉哀帝将自己祖母傅太后的座位安排在了太皇太后王政君一起(傅太后之前只是汉元帝的一个偏妃,地位自然不可以与曾经的正宫皇后王政君同日而语)。

但是,王莽坚持嫡庶礼制,不让她们坐一起。

这下子可就得罪了傅太后和汉哀帝,二人想的是你一个太皇太后的子侄,心里肯定有偏向,于是王莽便被剥夺了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退隐回自己的封地。

这种一撸到底的打击要是换做他人也许就受不了了,毕竟汉哀帝20岁出头,年轻气盛,如果事情一直顺利发展下去,王莽是不可能有重新回到朝堂。

但还是那句话,史书抨击篡位时期的王莽有多恶劣,他在篡位前做得就有多贤明。

在坚持礼制底线之前,王莽已经做好被罢免的思想准备,所以在他隐居封地的那段时间,闭门不出,安分谨慎,继续过着勤俭谦恭,以身作则的生活。

深受儒家经典熏陶的他有着对道德十分执着的坚守,在退隐期间,他的儿子王获失手打死了一个奴婢(西汉时期的奴婢地位如同草芥,就算打死也绝不至于偿命),王莽却要逼着他的儿子自杀。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因为按照儒家伦理标准,杀人就该受到惩罚。

所以他不顾妻子和其他儿子的苦苦哀求,最后硬是让王获自杀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王莽深得百姓好评,这代表他不会为了自己的权威而丧失政治和道德底线,由此,很多官吏百姓开始为他被罢官的事情鸣冤叫屈。

有道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在位7年的汉哀帝突然暴毙去世,久居深宫的老太皇太后王政君又得出来主持朝政,他将退隐的王莽召入宫中重新执掌朝政,并将哀帝的外戚势力驱逐出了朝堂。

同年,将皇室里年仅9岁的刘衎扶上了皇位,史称汉平帝。

三年后,汉平帝12岁,按照当时的习惯就该举行大婚了。

为了避嫌,王莽坚决不让自己的女儿参与竞选,但是由于王莽在朝内朝外的名声实在太好了,他越是不想让他的女儿参与竞选,官吏百姓就越是请愿推立他的女儿当皇后,最后王莽还是接受了民意。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王莽发现民心可用,或者说民意开始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裹挟着王莽,让其把持不住本心,开始走上史家口中十恶不赦的篡臣之路。

/ 从云端跌落尘土

就在王莽的女儿当上皇后不久,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各种各样的“祥瑞”,有个地方向朝廷进贡了一只白色的野鸡。

群臣就想到周公辅成王时期的白雉之瑞,称王莽安定汉室王朝有功,先是请封“安汉公”,后又是把商朝伊尹的称号阿衡,周朝周公的称号太宰各取一个字给王莽上封为“宰衡”,还给王莽“加九锡”之礼。

这一下,真的把王莽捧到了一个任谁当皇帝都其心难安的地步。

公元6年,年仅14岁的汉平帝刘衎病故,2岁的刘婴被立为新帝。由于皇帝年幼,朝中的政务由王莽代为处理。

随着时间一长,局势再次开始发生变化。

有人称在挖井里挖到一块石头,上面赫然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代表天降符命。

这件事越传越广,后来官吏百姓纷纷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请求王莽当皇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从我们现在来看,很难分清这是王莽有意为之,还是其他别有用心的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做谋划,我们只知道结果是王莽一直推辞,盛情难却之后当了一个“摄政”的假皇帝,等将来皇帝长大再将权力归还,类似汉武托孤的霍光一般。

不过很显然,民意,或者说王莽,又或者说王莽下属势力并不满足于此。

很快,长安的一个叫哀章的太学生,进献了一个铜盒,声称是老天爷一天晚上摆在他的枕头边的。

最后将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高祖皇帝刘邦写给王莽的一封信,信中说要将刘家的皇位禅让给王莽,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王莽终于意动了,他顺水顺水推舟,接受了所谓的符命,登上皇位,并改国号为“新”,也就是新朝。

他希望天下经过他的改革能够焕然一新,也从这一刻起,高高在上的圣贤,开始走下云端,一步步跌落凡尘。

/人性与社会性的天然矛盾

可以说,王莽的上位是他的施政理念和一些人的私心合流的结果。

熟读儒家经典的王莽,十分向往周朝的那种政治制度,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依托先秦儒家的理想制度进行一系列全方位的变革。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这一点,身为人臣的他做不到,所以拥有超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完人”王莽,最终选择用篡位的方式追寻理想。

登上皇位后,王莽每天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他对理想制度设计的疯狂热爱超过了爱他自己。

然而,王莽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彻底碰壁,以悲惨的失败而告终。

最主要的一点,王莽忽略了人性,不仅是别人,还有他自己。

什么是人性?

商鞅在《商君书·算地第六》中说:“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

大意是饥饿了就去寻求食物,劳累了就要求歇息,痛苦了就追求欢乐,屈辱了就企求荣誉,这乃是人之常情。

可以明显看出商鞅是把人的天性和利益区分开来的。

人的天性就是饿了吃,困了睡,而人的社会性就是社会规则下人的一些特征标识,如仁义礼孝等等,追逐利益也在此列。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那么儒道法三家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儒家用仁义礼这一套社会性来克制人的懒惰、贪婪、欲望的天性,是个比较理想化的统治方式,目的是为了人人向善。

道家则提倡无为而治,解放人的天性,用不加干涉的方式,由其顺着自然规矩发展。

法家则将人的天性和社会性综合起来,通过赏罚机制来鞭策被统治者,使每一个国人(包括国君)都成为国家机器上的一个小部件,冲着国家富国强兵的最终目标高速狂奔。

王莽是儒生,自然拥有一般儒生的天然特性,就是书生性太强,天真而脱离实际。

改革失败,也就显而易见。

/乌托邦的幻灭

不过,空谈主义下,很难说王莽的过错到底有多大,但大体王莽失败的原因在两个层面。

一是改革措施过于超前,但却没有配套的跟进技术。

譬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货币改革的推广,大家知道货币制度是个多么复杂的工序,里面涉及大量的运算、换算等复杂的会计成本,然而那个年代根本无法提供这些人才。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在缺乏基本社会条件下推行的改革,只能是一片混乱了,导致天下人根本没办法做生意,自然就失败了。

有着超强道德自信的王莽对于这套乌托邦式的制度设计信心爆棚,而忽视了它本质就是一个“理想化”的产物,很难具备落地方案。

第二个层面,就是王莽过于迷信严刑峻法和道义,而忽视了自然形成的社会惯性和人的自私本性。

儒家相信人性本善,所以王莽认为人人向善,他自以为执行正义,所以无所畏惧,遇到所有反对的声音,他的唯一对策都是镇压。

譬如废奴制,在道德上的确至高无上,所有人都拍手称快,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呢?

首先奴隶主就反对,因为奴隶就是他的财产,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财产就这么释放掉呢。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奴隶们也反对。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土地兼并严重的封建时代,卖身为奴可能是某些奴隶们的唯一活路了。

况且,一下子社会上释放这么多奴隶怎么安置?他们活不了命,只能造反了。

《汉书·王莽传中》载:“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夷,以御魑魅”。

于是全国各条高速公路上都络绎不绝地运输着各种囚车,里面关押着反对王莽新政的各种犯人。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涕泣于市道。”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公元21年,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爆发,随后墙倒众人推,官僚贵族和地主豪强也纷纷打出反莽旗帜。

23年,王莽逃至渐台,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遂告灭亡。

即便身死,起义军还是觉得不解恨,他们把王莽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几个小时后,又把他的头摘下来当球踢,最后,这枚头颅被一直保存了227年,直至晋朝。

王莽到底多遭人恨?头颅被三朝保存227年

而哪怕时至今日,关于王莽篡汉,依然有不少史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伪善之人长期隐忍下的谋而后定。

我们无法确切揣测王莽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性,圣贤与逆贼的前后人生反差,其间的转折,太过突兀。

王莽留给我们的唯一教训,大约就是穿越有风险,改革须谨慎?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