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们也更注重孩子的教育,不求多么成功,但都希望自家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想法的人。 可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适当引导。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孩子有没有素质,带他/她出趟门就知道了。的确,公共场合,是最能体现个人素质的。在这里,可以看见人间百态。 地铁里,这两个男孩的举动走红网络对于这个话题,我想曾经看到过的这几张照片很有说服力。两个小男孩,乘坐地铁时的细节表现,让人感慨未来可期。 第一个男孩大概3、4岁的样子,跟妈妈一起坐地铁。整个过程中,他一直老老实实地坐在妈妈身边,腰背挺得直直的,一动不动。 看着他乖巧可爱的样子,怎能让人不喜欢?表情和动作都堪称标准。 第二个男孩大概已经上中学了,背着书包穿着校服。他上地铁后发现地上有一滩水,为了防止其他乘客不小心滑倒,于是拿出自己兜里面的纸巾,趴在地上认真地擦了起来。 期间未发一言,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传达着优秀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这两个男孩的表现,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甚至也让那些做不到的大人感到敬佩。 一个孩子的家教,是他受用一生的财富,走到哪里都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另眼相看。 网友更是纷纷表示:拥有这样良好的家教,才是父母最高级别的“炫富”。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指的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格局的重要影响。 现实情况是,这样正能量的事情存在,可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不少见。 我也曾看到过,父母带孩子一同外出,随手将垃圾扔到地上;父母在孩子面前口出恶言,孩子也跟着说出一些难听的话…… 父母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家教呢?1)建立正确的三观 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重培养正确的三观,教他何为善何为恶、孰是孰非。 己不正焉能正人?因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正面示范。 2)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同样要从小开始培养。 0-6岁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这时的孩子对世界还很陌生,可塑性大,喜欢模仿大人所做的事情。 只要家长肯下功夫,先自律再律人,就能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在孩子面前有礼貌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在自己以后的社交中,也会“有样学样”。 因而,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和蔼可亲的形象,不能端架子,更不能说脏话,才会给孩子正面的投射。 4)适当认可孩子的意见,肯定其发言权 家长在考虑有关孩子的事情时,要适当听从孩子的想法,对合适的建议要予以采纳并表扬。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讨论中,可以让家庭氛围更和谐,这样长大的孩子,一般都自信满满,以后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人。 写在最后问题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不够理性,只懂得说教、惩罚、批评,反而招致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也就导致,有时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并不认同父母的说法,只是迫于压力没有反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把父母的说教放在心上。 显然,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孩子正在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教育孩子讲的就是耐心二字,家长要肯下功夫,毕竟事关孩子无小事。 不只要让孩子“知其然”,还要让孩子“知其所以然”,才能认同并接受大人的看法,慢慢成长为有家教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