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壶友都喜欢朱泥,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原矿朱泥的由来,让大家对朱泥壶有一定的认知。 小煤窑朱泥 此款泥料产于黄龙山的麓红庙小煤矿一千米夹层处,属于煤块与砂岩之间的夹脂泥块。泥层的厚度为五到二十公分之间。且不呈片层,只为点状分布。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它的开采成本与开采的难度性。 早在五十年代初便有少量的朱泥矿出产,矿料的产量并不多。所以小煤窑的朱泥矿开采出来很少用作制壶,因为这种矿料具有很强粘性,所以大部分都被利用到炼制紫泥或清水泥中,有效的增加泥料的制壶时的粘合性。 直到如今也很少能见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部分朱泥老壶出现在拍卖会上,基本都是别的矿区的朱泥壶,与小煤窑的朱泥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第二点原因是由于政府当年加强对紫砂资源的保护,从九七年初小煤窑矿区就被政府实施封闭,将整个小煤窑矿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后在现有的基础上种了一些树木,如今小煤窑矿区已经绿树成林。 一把好的原矿朱泥壶成本价值不便宜,像市场上的商品朱泥壶与小煤窑的朱泥壶是没有可比性的! 小煤窑朱泥矿料呈嫩黄色,烧制壶以后呈现橙色偏黄。如今原矿朱泥的矿料越来越少,有一些黑心商家拿化工料配制的假朱泥来充当原矿朱泥制壶,从而谋求黑心钱。 商品朱泥 在一些价格低廉的紫砂泥料里加入了铁红粉,作为配料一其增加泥料的发色呈现红色,另外他们还会将泥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水,作为配料之二这样制作出来的假朱泥壶表面又红又亮,在新手眼里卖相可以说比原矿的朱泥还好看。 小煤窑朱泥特点 此款泥料因为属于嫩块矿料,而且泥料很细腻,含砂量不高,含浆量比一般的紫砂泥要重很多,所以烧制结晶温度比较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例达到26%左右,在烧制紫砂壶中很容出现次品。原矿朱泥对制壶人的要求很高。所以很多壶有能买到一把原矿的朱泥壶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和其他泥料的紫砂壶比做工的完美程度。原矿朱泥的壶的成品率真的很低很低,要珍惜制壶人每一把用心血制作出来的朱泥壶。 小煤窑的朱泥属于比较珍贵泥料,因为它的收缩较大、含浆量较高、泥料又细腻,所以烧制出来的紫砂壶表面会出现起皱现象,远看壶身表面是光滑细腻的,但拿在手中细看会发现壶身上有很多的褶皱纹理,这是属于正常的泥料收缩现象,在紫砂界有句话叫做“无皱不朱泥”。 烧制出来的朱泥壶颜色很自然,摸上去手感细腻很舒服,壶身整体成色如橙皮偏红,用开水淋壶表面立马呈鲜红色,看着让人舒服着迷,因为小煤窑朱泥的烧制温度比较低,所以它的结晶度很高,壶盖和壶身轻轻敲击的声音很清脆,泡茶时茶的香气聚集的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很多茶艺师都会选用朱泥小品壶来试茶叶的好坏,原矿朱泥壶只要耐心的泡养数日,表面就会有明显的包浆效果,如果将它细心泡养一段时间,整把朱泥壶会显得很光鲜靓丽,犹如美玉一般漂亮。 个人觉得一把做工相当完整的原矿朱泥壶,还是很值得壶友们把玩(前提一定是原矿的朱泥)是否名家制作,全手半手这都是次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