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新世相 的第 1092 篇文章 几年前,我曾经在文章里跟你们说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每个人每天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破事儿”,它们主要是由生活和工作的推进决定的。但面对它们时我们焦虑不焦虑,通常由我们的性格决定。昨晚我在朋友圈问了一个问题:你最近一次感到崩溃是哪一刻?@Lx:凌晨 2 点半,客户在问方案,而我还没开始写。@凡:刚交了一个季度的房租,中介打电话告诉我合约快到期了,续租需要再交一个季度的房租加服务费,等于我要交 7 个月房租。 不瞒你说,往前倒推三年,我在后台收到的“崩溃时刻”留言,也差不多就是这类“破事儿”。第一,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完全流畅、无卡顿的,生活总是不断地给你抛来或大或小的意外。在这一点上,人人平等。第二,“破事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它只会更新。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台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手机,想让它运转更流畅一点,尽量不“卡”,你需要一些情绪管理上的技术——我把自己和周围一些人对抗难过、焦虑、无助这些负面情绪的经验总结成了 4 个词:投入、忽视、接受和保持弹性。最近又到了考研倒计时的关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学生留言说:总是一边拼命复习,一边怀疑自己。“3 年之后,那些直接工作的同学会比我混得好吗?”当你不在投入的状态时,任何一个小的磕绊都可能成为你的痛苦,加深你的怀疑。但当你完全投入一件事时,你会关闭其他声音,把自己调节成一个“解决问题”的状态。别想着怎么不行,想想怎么能行;别想着哪儿不好,想想怎么能更好。我有个朋友是一个招聘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她用打德州扑克来形容自己是怎样完成工作的:“看到因为忙碌事情不断落地,就不会焦虑迷茫。专注越多,犹豫越少。就像人在牌桌上,不断 all in 的时候,你的手是停不下来的。”过去人们常常讨论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其实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平衡,只有投入工作,和投入生活,掌握“快速切换角色”的技能:忽视并不是妥协,而是明白自己真正在乎的、看重的是什么,并且清楚为此需要舍弃什么。两个人恋爱五年,结婚后,李安因为事业发展不顺,一直处于失业状态。连李安的母亲都曾对媳妇说:“我们李家让你受委屈了。”她自己在外工作赚钱,李安在家看书、写剧本。她养他,养了六年。朋友都劝她让李安出去打工,李安自己也想过放弃,转学计算机,但林惠嘉坚决不同意,她说:“我一直相信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电脑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恋人们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他(她)到底哪里好?然而“喜欢”就是一件如此独特的事情,那些别人眼里不完美的地方,都被理所当然地忽视了——“我又不是因为那个才跟他在一起的”。当你清楚自己最看重什么,其他人的标准就显得无关紧要了。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他 35 岁,是某时尚集团的战略运营副总裁。 回想起自己十年前刚毕业时,有两个工作选择:一个是首都机场奢侈品店的店长,月薪 2 万;另一个是一家民营咨询公司的职员,月薪 4000。他选了后者。“因为我当时想创业,没资源没人脉,咨询公司可以帮我快速积累商业经验。”赚钱当然很重要,但在一段时间、一个场景内,每个人都需要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并且,不要被其他人的判断标准带跑,更不要按照别人的标准,去怀疑自己的选择。为什么喜欢,想一想当初。想明白这一点后,你就会走得更轻松。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太多了,你的性别、出身、原生家庭问题,或者深爱的人某天突然说不爱你了,等等。一部分是你生下来就注定了的,一部分是由别人决定的。一个读者曾跟我说,10 岁那年她父亲出轨,抛弃了她和妈妈。十八年过去了,到现在她谈过两段恋爱,却总是在走到谈结婚这一步时放弃了,不敢相信婚姻。——其实,重点不在于“原谅”、“和解”、“算了”,重点在于我们需要承认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 接受父母是不完美的,他们可能并不相爱,这或许是因为他们过去的人生遭遇,你无法体会。一个叫@木木 的读者跟我说,她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里长大,赚的钱要供弟弟读书,弟弟毕业以后没工作,在她家住了两三年。那一次,她终于反抗了,拒绝了妈妈,然后把她弟从家里赶出去了。 “感觉自己终于从樊胜美变成了苏明玉。” 从那以后,她终于找到了走出来的方式:专心过好自己的人生,对家人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 往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你,但别就这样妥协了,别将就着过日子——在谷歌的搜索表单上,“拒绝”是排名靠前的最深恐惧来源,它甚至比疼痛、孤独、疾病都要靠前。跟喜欢的人表白也好,给梦想的公司投简历也好,寻求合作也好,很多人真的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犹豫。我曾经在 YouTube 上认识一个叫蒋甲的人,他为了让自己对“被拒绝”免疫,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比如向陌生人借 100 块钱、邀请一个女孩出去吃饭、跟汉堡店要求免费续一个汉堡、一天之内找到一份工作等等。
蒋甲的第68次挑战:跟陌生人交换秘密 成功的次数大概不到一半,但重要结果是,他再也不怕失败了。——或者说,对于失败带来的尴尬、沮丧、打击,已经麻木了,所以遇到困难事儿也更不容易放弃了。生活中,给你带来这些坏情绪的除了失败,还有偏见、质疑、否定……同样的,对抗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定程度上让自己对它们保持麻木,甚至冷漠。蒋甲说,那些永远停留在脑海中的“如果……我将会怎么样”,通常是人们自己造成的遗憾。因为没敢去尝试。我想,他一定会想出无数有意思的、甚至有可能改变一生的点子,并实现它。”但它们碰到一起,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关于爱、钱、过去、现实和前途。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会同时撞上其中的几个难题,像同时打开了一堆程序的旧手机一样,这儿卡,那儿也卡。想要尽量避免被坏事乱了阵脚,把上面这四个词总结成一句,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专注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对问题产生情绪。保持这样的觉悟,即使生活一团乱麻,你面对它时也会更加镇定,活得也更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