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自我型”的优等生

 木香草堂 2019-10-29

中午刚上班,生活老师就来找我了。她皱着眉,苦笑着伸出手让我看:一把小刀,几个螺丝钉,一个小剪刀。她委屈地说:“中午有的同学玩刀和剪子,有的把螺丝含在嘴里,我都给没收了。最可气的是你班的小娇,我没收她的小刀,她不但不认错,还上来跟我抢,抢不着就扭我的胳膊,现在还疼。”我很惊讶,这个孩子平时是沉默寡言的,跟我都没怎么说过话。王老师接着列举她在宿舍的种种“恶行”:平时独来独往不合群,每次集合全校都等着她,她还故意磨磨蹭蹭地从床上下来,吃饭还挑食······

        这让我想起刚接这个班的一幕情景:第一次带着大家做课间操。很多孩子做得不规范,于是我在前面进行示范,并一个个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但是到了她跟前,她站在那里什么也不做,我想她是不是不舒服,于是问她为什么不做,她不说话。我也不想在大家面前让她难堪,下了操,我把她带到办公室,尽量温柔地问她为什么不做操。我多么希望她是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心情不好,但是她就是不说话。我问她是不是不会,她说会,然后再问就哭了,后来干脆说:“嫌累,懒得做。”当时感觉很意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以做操累为理由拒绝做操。后来跟她妈妈见了面,也没有谈出有价值的信息,家长只是说孩子从小就是这个性格。这个孩子这样状况好久了,但是因为她学习好,老师和家长都没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小娇妈妈说孩子拿小刀去是为了做题卡,但是她却不跟老师沟通,不理会老师的好言相劝,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觉别人都不理解她,这不,还跟老师动手抢。课下,我把她叫到一边,跟她谈在宿舍的问题,批评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向老师道歉,并告诉她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怎样做。她哭了,最后也只是点了点头。我还利用假期检查作业的机会和她在微信上聊天,她始终少言寡语,我说很长一段,她也就是一个“嗯”“好”。

        今天,我看到一本书,上面介绍一种叫“自我型”的性格,非常符合小娇的表现。那么这种性格到底怎么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她改善呢?这种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在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下而逐步形成的,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具体原因是生活在过度宠爱的家庭环境或者过度被忽视的成长环境。

       下面,我要采取这么几个办法来转化她。

        1、将如何对待同学和老师写入班规。比如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斤斤计较,有了矛盾要和平解决。要尊重老师,跟老师有了不同的意见要及时沟通,必要时可以让班主任协调。

       这样当她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班规来约束她。同时这也是对她的引导,教给她如何与别人相处。

        2、对自我型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能因为她学习好就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逐渐让她学会承受批评,不再那么自我。

        3、联系家长,探寻形成这种性格的真正原因,家校配合,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优等生成绩好,很多时候能“一白遮百丑”,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宠儿,掩盖了很多小毛病。他们不爱劳动,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更舍不得他们耽误学习时间。他们不团结同学、不爱护弟妹,老师、家长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正因为学习好,让他们的坏毛病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个毛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好就忽视了他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