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古诗」寒衣节起源于何时?

 acerbookstore 2019-10-29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等,民众称为鬼头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闺怨》

唐-张纮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吊边人》

唐-沈彬

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君不来》

唐-方干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江行见鸬鹚》

唐-宋之问

江畔鸬鹚鸟,迎霜处处飞。

北看疑是雁,南客更思归。

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

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十二时》

宋-朱敦儒

连云衰草,连天晚照,连山红叶。

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信绝。问黄花、又共谁折。

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思还人四方》

宋-释文

幽燕地冷无春晖,此时道归郎不归。

今朝朔风欺远客,又还无处寄寒衣。

《十月一日》

明-余继登

满天霜露下平芜,累累荒坟入望孤。

一陌纸钱空堕泪,寒衣知到九泉无。

《真定寄内》

明-李蓘

旅食恒阳木叶稀,家人相念寄寒衣。

会稽好去无由去,斜日空堂秋雨飞。

《秋闺曲》

明-朱无瑕

芙蓉露冷月微微,小院风清鸿雁飞。

闻道玉门千万里,秋深何处寄寒衣。

《南乡子·捣衣》

清-纳兰性德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南乡子·寒衣》

清-章钰

典去敝貂裘。记为沽春上酒楼。

不道霜枫容易到,温柔。

何处仙乡不可求。

一笑不须愁。针线犹堪与妇谋。

还我布衣真本色,松楸。

焚送无从泪又流。

《清平乐-寒衣节》

近代-金启孮

西风悲咽。寂寂寒衣节。

衰草白杨人迹绝。远火高低明灭。

伽蓝梵呗超生。负尘佛座灯青。

点检廿年迷梦,生离死别关情。

《秋尽夜作》

近代-张采庵

​去尽秋光睡未浓,卧闻疏雨打芙蓉。

寒衣尚待烦刀尺,又说明朝是立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