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柏

 杏坛归客 2019-10-29

这是“翠柏高千尺”的“柏”字。金文①的下部是“木”,即柏树的形象,其上部是“柏球”(柏子)的样子。这本来是个象形字,可是小篆②把“柏球”伪变成“白”字,移到“木”的右边,并以“木”为形符,以“白”为声符,变成一个形声字了。楷书③则与小篆的形体相类似,也是个形声字。
 
“柏”字的本义就是“柏树”,也有写作“栢”的。但是《史记·河渠书》中的“柏冬日”,可别理解为“柏树到了冬天”。其实这里的“柏”字通作“迫”,是个假借字问题,“柏冬日”就是“迫近冬天”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文意或工具书就能辨别清楚。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木,白声。本义是树木名,柏树,一名椈(jú)。《尔雅·释木》:“柏,椈。《诗·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又《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毛传:“柏木,所以宜为舟也。”柏又有假借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柏,古多假借为伯仲之伯、促迫之迫。”前者(音bó)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五》:“令柏巡氓,家室不能禦者,予之金。俞樾平议:“柏,亦官名也。……古柏与伯通。”后者(音pò)如:《周礼·春官·司几筵》:“其柏席用黼纯。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柏席,迫地之席。”字或从百声作栢。唐张参《五经文字·木部》:“柏,经典相承亦作栢。《玉篇·木部》:“栢,木名。《诗》曰:‘泛彼栢舟。《广韵·陌韵》:“柏,亦作栢。”新中国成立后,“栢”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柏”字。(冀小军)

——李学勤《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