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将我平时养中蜂时勤给中蜂造“房”的一些经验做一下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很好的概括啦。因为中蜂箱各具地方特色,各区域因地方气候,环境温度等因素从而决定了蜂箱规格尺寸等差异化的。 根据中蜂长期野外生存形成的造脾特点,有在野外收捕过野蜂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野外蜜的造脾是:从上到下延伸,上大下小,中间宽大,两边窄小,形成半“球”形或“半椭圆”形。就单张巢脾来看,一般是下窄上宽,上宽的目的是增加巢脾与巢穴顶部的接触面,有利于载荷负重。巢穴不管多么狭窄,我们都惊奇的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自然巢脾下端与巢穴底部都总会留有一段距离,巢脾不会与底部接连的。 长期从事蜜蜂研究的科学家统计:野外自然巢脾总面积一般为每巢14000~17000平方厘米,贮蜜区的巢脾间距为4~7毫米(0.4~0.7厘米,巢脾厚度25~30毫米。育儿区巢脾间距为7.5~10.5毫米,引入人工养殖的巢脾厚度在22~24毫米。这些参数为野外中蜂引入人工饲养等采取的日常管理及蜂箱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蜜蜂不断筑建巢脾的主要原因:陈蜜“压脾”、新蜜进巢、育儿量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外界捕蜂的人都有过,撞见过大蜂巢的野蜂,一窝割下来数十斤的都有。蜂巢有贮蜜,有利于蜂群生活,在蜜源好的时节,蜂巢扩大,有利于蜂王在新脾上产卵,随着新筑巢脾增加,蜜蜂的育儿区域也会转向新筑建的巢脾上进儿繁育,有利于蜂仔的生长发育与数量增加,民间养蜂有句话“要得中蜂好,新脾、新蜂、新王”。 巢穴有自由空间,蜂巢扩大,不会影响蜜蜂栖息与育儿所需区域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与恒定。在自然蜂巢基本筑造完成后,蜜蜂巢脾上所占栖息区的多少与群势相关、群势与抚育区蜜切相关,抚育区又与幼蜂数相关,育儿的最大数量极限受制于蜂王的最高产卵力。中蜂意蜂都是一样的道理。 设计中蜂箱应从:蜂巢形态、巢脾总面积、蜂王产卵力、群势等与蜂群营社会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习性。 蜂箱适用标准:是否有利于蜂群抚育,能够让中蜂不断地筑建优良子脾是中蜂用箱是否合符的首要标志。 蜂箱的设计好坏也决定着蜂蜜的收成,蜂群的强弱。 为什么自然界的蜂巢趋于半圆球形,这种形状有什么好处?因为在自然界,球体具有表面种最小,体积最大的特性。有利于调节温度、育蜂,抚育等。但中蜂箱不可能做成圆形的,毕竟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不管人工饲养的中蜂还是野外的中蜂其群势及蜂巢都明显的小于意蜂的蜂巢。因此,中蜂箱及巢框要小于郞式蜂箱和意蜂巢框这是肯定的。 自已动手做中蜂箱的总体思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解决取蜜与繁蜂的问题,方便调控。实行巢、继箱这样可以将巢箱内多余的蜜蜂分散到继箱里。中间加隔王板,可实现上产蜜,下产仔的模式。这种分体箱式可以解除分蜂热,当蜂群发展到一定量时可以不断地递加浅继箱,以满足蜜蜂的营巢需要的空间。 箱体应结实牢固,方便搬运、转场。密封性能要好,除了透气窗及巢门,最好不要有光线直射到箱内,中蜂怕光喜暗。箱体与箱体之间接缝处要严密,合缝要好,最好要有连接器固定。中蜂畏风,所以箱板不要有裂缝,有裂缝大的,会引起虎头蜂等轻易钻入侵扰或是箱内贮蜜气味散发出来容易招惹盗蜂,另裂缝箱很难确保蜂群结团护脾。继箱中蜂脾与巢箱内的蜂脾间距要越小越好,这样巢箱的蜂与继箱内的蜂紧密相连,有利于护脾结团。考虑到继箱巢框与巢箱巢框造脾爬蜂要紧挨着,那么巢框上梁在能够承载整脾蜜的荷重的情况下,巢框上梁应越薄越好。下梁也是一样的。 介绍两种箱式的好处,供蜂友参考。 好处是,子脾的水平方向有较高温度,从而导致蜂箱侧壁温度增高,有利于热量通过箱壁向外散失。有利于高温季节散热,降低蜜蜂调温吸食贮蜜的消耗。外勤蜂也因为有足够的冷区歇息而寿命延长。在温度低的繁蜂时期,可撤去上面的箱体。 好处是,子脾的垂直方向有较高温度,在低浊时节蜂群需要发展时,蜜蜂能够利用这些热量来温暖逐渐扩大的巢脾面对,对蜂儿区域扩大与蜂群发展都有好处。 蜂箱内部就是一个小气候,内部空气要循环、交流,休闲蜂要停留歇息,蜂箱内的空间要充足。蜂箱设计时的附盖与巢框上梁要有蜂路,巢框与巢框间,巢框侧梁与箱壁,巢框下梁与箱底,蜂路即蜜蜂行走的间距要适当,另外蜂箱的上盖与巢框上梁,蜂箱的底部与巢框的下梁都要有自由空间。这样可以抵抗来自外界的多种缓冲作用力。 蜂群根据季节需要调整蜂箱的温度、湿度。设计好巢门及通气窗需要合理、科学。通气窗、巢门开在蜂箱下部抗劣性要强些的。对外界震动,声音可起到缓冲作用。通气窗能开在蜂箱底部是最佳的,箱盖侧面由于上盖附着物,也可减少光线对蜂箱的干扰。 中蜂因散热时喜在巢门尾朝箱内扇风,大量的湿气冲入箱内,这就是为什么养的中蜂箱内潮湿啦,记住中蜂怕闷。因此蜂箱大盖侧面或箱底应设计通气窗或排水孔或槽。箱内最好用桐油或是其它防水材料表面处理一下,木质箱材质不让水分渗透进去,这样会使蜂箱的绝热性能下降,且易变形。 特别是蛀木巢虫让养蜂人大伤脑筋,灭之不绝,办法是在蜂箱内刷漆或买点好的石膏灰敷上一层。意蜂不容易受巢虫危害主要在蜂胶保护了巢虫酶的渗透起了作用。 总而言之,养中蜂的朋友对自己养中蜂的箱子设计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当然也是要结合当地的气侯条件、昼温差、温湿度等因素。中蜂箱的箱式设计合理,那么对养蜂来说,可增加蜜量,也宜蜂群的壮大发展。 关于规格、尺寸等小编不好一一做介绍,也许我这个规格、尺寸的箱体仅仅只适合我本地,望各蜂友结下如下参数去考虑自已蜂箱的设计啦,有需要可加我交流,但因平时太多事情,只能延迟回复的。 中蜂蜂王产卵量日产1000粒 蜂群抚育能力:20000只 每群中蜂的最大抚育力由蜂王日产卵与工蜂发育历期相乘之积而得:1000*20=20000(卵、虫、蛹) 工蜂寿命:40天计(以羽化出房后存活的天数) 最大群势:40000只 最大群势以蜂王日产卵量乘以工蜂寿命而得: 1000*40=40000(只蜂) 各型巢房厚度:工蜂房22毫米,雄蜂房24毫米;贮蜜区厚度25毫米。 巢框上梁之间的间距取年四季均值10毫米。 贮蜜区蜂路取6毫米。 育儿区蜂路取8毫米。 单行道蜂路6毫米。 仅提供参考
致朋友们:近期太多事情,现改版中,更多养蜂技术及经验在后续将更新发布。
加我咨询或交流养蜂技术请扫描下图二维码联系,或加1437577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