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希堂”,大家自然会想到乾隆皇帝收藏的王家那三件稀世之宝,乾隆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视为三宝,故亲笔为自己的书房题写“三希堂”匾额。乾隆皇帝胸怀古今,博览群书、勤政亲贤,他曾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乾隆皇帝获得三件稀世珍宝之后,自然是欣喜若狂,大家都知道乾隆爷喜欢在书法藏品上题字钤印,他在《快雪时晴帖》上留下“神乎技矣”,又在王献之《中秋帖》上题下“至宝”两个字。但面对《伯远帖》,由于王珣名气远不如前面两位亲戚,乾隆就很淡定了,淡淡地在《伯远帖》卷前引御书:“江左风华”四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伯远帖》内容这是王珣问候亲友疾病的一通信札,信的内容是:“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大意是:我堂弟王穆伯远,在家里诸多兄弟中最为出色。身体不太好,就想在家宅着,平时出门溜溜弯,没想到非要让他当官,真是烦恼。分别好像在昨天,却又像是古今之遥,隔着千山万水,见一面真是太难。 书法风格经现代人鉴定,《快雪时晴帖》是唐人摹本,《中秋帖》是米芾临摹,唯独《伯远帖》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被后人称为天下第四行书,董其昌跋:“珣书潇洒古淡,长安所见墨迹,此为尤物,足见东晋风流”。 此作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自然流畅,“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最具中和之美,从中可以看出晋人的“尚韵”之风。 单字欣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岐黄堂中醫 > 《魏晋风韵-书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