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重歸老屋

 文苑折枝 2019-10-29

本文参加了【乡愁】有奖征文活动


我一直在外,快七十了,還在外教書

戶口遷到城裏了。老家有個房子,但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顧及,整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試卷,連雙休日也安排了講座,忙啊!

自然無法顧及家。一般地說,父母年紀大了,都是跟著子女的。父親是68年早去世的,留下母親,幾十年守著,把我們帶大。

母親時不時地會提起:“如果父親走了之後,我不守著,家恐怕都散了。而今好了,你們七姊妹都成家立業了。”

聽到母親講過去的事情,忍不住一陣心痛,我無法想像母親是怎樣堅忍下來的,但很快強裝笑臉,還想法子讓母親開心起來:“過去,您受累、受苦了;今日,要好好享受。吃好點,穿好點,多活些日子,看未來生活會變得更好。”

可她,勤儉慣了,見是做事,閒不住,又不舍得丟掉舊衣服,剩飯剩菜也捨不得倒,,尤其是捨不得鄉下,捨不得老屋。

一年裏,有很多時間,要在鄉下呆著,無論如何接她,留她,勸她,引誘她,至多來歇一兩個星期,就留不住了。說:“城裏,我住不慣,上不見天,下不著地

無奈何,我只有工作之餘,帶她到超市,問她:“您看,城裏吃的、穿得、用的,要什麼,有什麼

“要四時新鮮空氣,有嗎?要山中清泉,有嗎?要剛摘下來,沒有施化肥,打農藥的蔬菜,有嗎?要自己養的雞魚,有嗎?要鄰里和樂,有說有笑,有嗎?

她一張口,都在誇鄉下。她說著,數著,直到我無話可說。

我經不起她三句問,何況像連珠炮一般襲來。

她有理更得意了,可話語換成假設:“如果老家房子沒了,老家也沒了,家族親戚往來也少了,原來的家也就散了。”

“你的孫子都不願去那個地方。”我岔開說,“他還小,現時城裏人花錢都要到鄉下采風,那是嚮往田園啊!以後你們再想回去,一個落腳的地方都沒了,什麼落葉歸根,城裏就那麼幾棵風景樹,歸到哪里去?”我真的擋不住她的一系列的拷問。“到時候,你想原來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那風水寶地,老屋丟了,退路斷了,你在故鄉的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你不是想做陶潛?東籬下采菊,城裏沒有菊花采的,頂多是個擺設,讓人一時飽飽眼福!”

“你不要以為,你身體力行,可以總這樣忙忙碌碌拼下去,你幹到七十歲,八十歲,還是要退下來。對於農村出來的人,外面的房子是個驛站,老家的房子才是自己最後的歸宿。”

原來,母親的心,是為子孫,守著老屋,是守著我們這個家,守著我們的根本水源。

母親上九十歲了,我在外拼搏多多,盡孝少少。

每端想到父母恩深未報,不免唏噓、內疚。

“把崗位讓出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趲舊人”我的思想來一個大轉折,“相信年輕人會做得比我還好,應該去陪陪母親。

我謝絕了虔誠的挽留,辭了高薪,離開了客居的城市,回到了鄉下,回到了老屋。

母親自然高興,還建議將老屋修葺一新。




說起翻新老屋,母親好像早有謀劃似的:書房應該怎樣?大廳應該怎樣?居室應該怎樣?廚房應該怎樣?回廊應該怎樣?花園應該怎樣?工匠惟母親是聽。

修葺後的老屋,保留了四合院,增添了時尚,但新式而不失古樸。

曾心靈神會地朗誦: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

山上的環境是獨立的,安靜的。身在小屋享受著人間的清福,享受著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個美夢。

那不僅是口頭上的朗誦,那是心的神往: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朧的。每個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於行車,然而便於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於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樓的空中閣!

其實,窮盡筆力寫自己心愛的小屋,但並不是純客觀地寫小屋,而是在描寫中處處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情,使各種各樣的景物帶上強烈的主觀色彩,寄寓著作者的主觀志向和情趣。因此,這些外在景物實際上是作者內在精神的體現,所謂小、綠、花、山,樹,它開放活力、輕靈、自由、無不是作者自身精神外化了的景物特徵。

自從蟄居老屋之後,我不再幻想李樂薇那“我空中的樓閣”,也不再只陶醉於自我營造的藝術境界了。儘管那教學的氛圍能讓學生入迷,但還是一個幻想的空間,一個作者與讀者夢寐以求而模擬出來的形、聲、光、色、味理想化的虛幻世界。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世界上有很多已經很美的東西,可惜點綴多多。比如什刹海的佛寺、西湖的遊龍、城防廟的小吃……

而老屋呢?不需要點綴。老屋的四周,純屬一種風水,一種自然。老後倚麓山,左青龍,右白虎,前面是一片開闊的田野,中間有湯湯淥水河。

四季有不同的風物,論花,看的。春牡丹、夏芙蓉,秋菊、冬梅,各種花木都有;論實,吃的,春草莓,夏小麥、秋稻子、冬新筍,五穀雜糧,四時果蔬,還有雞鴨牛羊魚蝦 

我喜歡到河裏網蝦,那沿河水草之中,網觸到的地方,徐處都是活蹦亂跳的河蝦,活蝦與絲瓜、相配,甭說有多香甜。

我喜歡和母親一起鋤園種菜,一方面活動了身子;另一方面,菜,自園子裏親自種的,不用擔心污染和農藥。隨吃隨摘綠色新鮮。

我喜歡旭日東昇,牽手母親,出門散步;抑或三五之夜,月明半牆,桂影斑駁,兀坐書房,偃仰嘯歌。抑或到鄰居家逛逛,想去誰家就去誰家,講古今故事,和樂說笑到日斜。

天天都是悠然,岁岁都是神仙。

我年輕的時候,走出老屋,那是一心嚮往出去闖蕩:年紀老了,回歸老屋,那是一種心靈的歸宿....

人生多麼奇怪,我出外,老屋是快樂的起點;我歸來,老屋是幸福的終點,往返快樂與幸福之間,倉促的人生,好像僅僅圍繞老屋畫了一個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