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称为千古一帝,三个亲儿子,老大造反想篡位,老二想杀大哥!

 脑洞趣味历史 2019-10-29

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足以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但他的家庭生活却并不幸福,虽然身为皇帝,却连普通人的亲情都无法体验到。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张象征着权力冰冷的龙椅。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并逼迫自己父亲让位,由此,才登上了王权的宝座。

李世民这样的人和常人不同,不论是否有野心,都会主动或被动的被拖进血与火的斗争当中,这是身处帝王之家的悲哀

对李世民而言,当他下定决心用铁血手段去获取这场斗争的胜利时,便早已有了承担后果的觉悟。

毕竟,如果他不做决定,他的兄弟又是否会对他的妻子长孙皇后和儿子们手下留情呢

但李世民绝没有想到,这个后果会来得如此突然,如此惨烈……

1、兄弟相争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一共生有三位儿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自古以来,兄弟为了争夺财产生死相向的事情便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几个孩子都特别有能力的时候,这斗争就更加激烈、可怕。

帝王之家,最怕的事情便是争权夺位,所以嫡长子继承制才会得到历朝历代君王的推崇热爱。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便发展出了一场——不流血的玄武门之变2.0版本

史书评价李承乾:

《册府元龟·储宫部·才智》:唐太子承乾,太宗长子,少敏惠,太宗甚爱之

史书评价李泰:

《贞观政要卷二·直谏》:贞观十年,越王(都是李泰),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我们可以看到史书对两人的评价很有趣,介绍太子时,说的是“少敏惠,太宗甚爱之”,这说明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喜爱仅仅局限在少年时期。而轮到李泰时,却是“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程度上比太子高了许多倍。

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个极大的错误,宠儿子没错,但如果对其中一个表现出极端倾向,另一个太子便会想:这是不是对我不满意?是不是要让二弟当太子呢

2、玄武门之变2.0版本

当李世民对李泰倾注更多地关心时,太子李承乾这位年少聪敏的少年正在学习治国的路上走偏了,他此时的内心很矛盾,十几岁的少年一边奉父亲的命令开始接触国家大事,另一边自己身体上却出现了不适,并且还导致腿残疾了。

这时候,李世民却做了一件让太子寒心的事情,他不仅将更多关心用在了李泰身上,还公开表示出有废黜太子,立李泰当太子的意愿。

李世民的这个想法已经呈现出了一些预兆:

一、给李泰的物质供应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二、由于心疼李泰,不仅违背王子不能留在京城的制度,还允许他做轿子上朝

《旧唐书·李泰传》: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

三、允许李泰招募自己的势力。

《旧唐书·李泰传》: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

李承乾看到这种情况,直接来了个叛逆期——派人刺杀老师、养男宠

李世民看到太子这样子,内心更是厌恶,这对父子俩之间的感情便越来越疏远。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见齐王造反,自己也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小心思:寻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

李承乾的战前动员很能体现出他压抑已久的疯狂:“我西畔宫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来耳,此间大亲近,岂可并齐王乎?”

瞧瞧,太子府离皇宫近,本来是唐太宗把他当接班人培养给的优待,结果现在成了造反更容易冲进皇宫的跳板了。他的心中,究竟是该有多恨自己的弟弟和父亲呢?

3、风波停,老三获利

李泰和李承乾两人简直低估了李世民的手段,当李承乾的叛乱平定后,李世民保住了他的性命,只是诛杀了其他追随者。

当李泰再提出想当太子的请求时,李世民为了防止他以后报复李承乾,便拿出了一套一劳永逸的手段:“我若立泰,便是储宫之位,可经营而得也。泰立, 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与承乾可无恙也。”

唐高宗李治,或许成了这场动乱最大的获利者。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新唐书》《册府元龟》《贞观政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