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文学的起源

 武宁1 2019-10-29

       说到文学,就不得不说文学的表达方式。

       文学的表达方式大致可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但不论是哪一种表达方式,表达的前提都是“有了表达的欲望”,而表达的欲望,则是心灵在外界事物的干预下产生的结果。并且表达的起点都是心灵,都是由“内”而“外”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文学的根源始终都是心灵。

       不管是思想性的还是哲学性的,不管是叙事性的还是娱乐性的都不能缺少了心灵的参与。即使是平铺直叙,也不乏因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体现出的思想性与哲学性。因此我们还可以说,文学是心灵的文字,文字是心灵在现实中的投影。

       然而想要探讨文学的起源,就不能忽略文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事件的记录,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分享等都是文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我们把它们统一称之为文学的“工具性”。

       如此一来便有了一个疑问,当文学成为了一种工具,那它还能不能称之为文学?我个人的看法是,文学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拘于形式,不应该以其具体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来区分文字和文学。文学之所以被称之为文学,是因为文学的发源地始终都在我们的内心,心灵和文学应该是一个整体,心灵即文学。

       我们的心灵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预,变得多样化,变得叛逆,但也仅此而已。心灵的多样化势必造成文学的多样化,心灵的叛逆也势必造就文学的叛逆,这是毫无疑问且不可避免的,但心灵应该是沉浸于世俗而高于世俗的,文学应该是坠入世俗而出于世俗的,文学应该是纯洁的,不受外界事物所污的。一切由心灵发出的,寻迹美好最终酝酿为文字的都是文学。

       由此一来,情感的分享可以是文学,信息传递中的某一部分可以是文学,事件记录中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人文水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也可以是文学。

       如此一来,文学的范围就大大增加,文学也就变得普通,变得大众化。每个人都使用文学,每个人都进行文学创作,文学也就回到了最初的状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文学有高低之分,但无好坏之鉴,文学境界亦是如此。要避免诸如“文学精华论”,即——文学作品中那些立意深刻,论述严谨,富有思想性和哲学性的是文学,反之则只能称之为文字。和“境界门槛论”,即——文学境界高的人是在学习,研究和传承文学,而文学境界低的人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是对文学的糟蹋。要明白,文学和文学境界一样,有先有后,达者为先没错,但也不能小觑后起之秀的成长,须知“一代才人,大浪淘沙”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