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宝志,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卒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活了96岁。 唐人所修《南史》里,有很多关于他的传奇。 何敬容年少即成驸马,后来做到宰相。 ——沙门释宝志尝谓敬容曰:“君后必贵,终是‘何’败耳。”及敬容为宰相,谓何姓当为其祸,故抑没宗族,无仕进者,至是竟为河东所败。 何敬容听了宝志的话,觉得自己的宗族可能会拖后腿,所以不待见且压制他们。哪里晓得,后来为救小妾的弟弟,写信给河东王萧誉通融。萧誉与之关系不太好,将信呈给了皇帝,最终,他没因何而败,却因河而败。 (高僧 剧照) ——天监中,沙门释宝志曰:“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齧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 狗子乃侯景之小名。投降梁朝受厚待。他后来叛乱攻入建康,梁武帝因而饿死城中。 而在此之前的齐朝,有人觉得宝志乃妖言惑众,将之抓入牢中,却有人看到,他可以分身,在多个地方出现,简直如孙悟空一般,吹根毫毛,即可变化无穷…… 尽管《南史》里记载了他很多成真的谶语,但更多的是流传在民间。 正史里的传奇与民间的传说混合在一起,使得后世皇家,都深受其影响。 宋初笔记《杨文公谈苑》里记载—— 梁沙门宝志铜牌记,多谶未来事。云:有一真人在冀川,开口张弓在左边,子子孙孙万万年。 真人者,真命天子也。 开口张弓,乃是一弘字。其右不像一个开了口的口字吗? 鉴于史书记载了他那么多应验之事,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信着信着假的也能变真的心态—— 江南中主名其子曰弘冀,吴越钱镠诸子皆连弘字,以期应之。 (南唐君主 剧照) 南唐中主是李璟,有个极出名的儿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煜。但他最寄与厚望的,是自己的长子李弘冀。他颇有军事才能,但在与叔父的夺储之争中,毒杀李景遂,为父亲所痛恨,因而废其太子之位。 吴越国第三代,钱元瓘之后,确实有钱弘倧、钱弘俶即位,但他们都是钱镠的孙子而非儿子。书里记载有误。钱弘俶归宋之后,因避讳只自称俶。 那么,避讳哪个呢? 原来,宋宣祖的名字里,也有个弘字呢。 宣祖乃宋太祖赵匡胤追封的,他名赵弘殷。 (宋朝 剧照) 原来,所谓的子子孙孙万万年,是应在宋朝啊。 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老赵家这名随便一取,却应了宝志禅师的预言。 鉴于说这故事的杨亿生于974年,给人讲故事时,宋朝已开国四五十年,这事是不是宋朝人编的呢? 朋友们怎么看呢?
|
|